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7篇
  免费   63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21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792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605篇
  2篇
中国医学   661篇
肿瘤学   12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干预对COPD大鼠IL-1β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姜黄素干预组和溶剂对照组,采用香烟烟熏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并按照分组情况对大鼠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计数BALF中的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大鼠气道炎症及肺气肿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和BALF中IL-1β、IL-17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7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干预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较COPD模型组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小气道周围大量炎症细胞聚集、肺泡腔扩张,姜黄素干预可减轻小气道周围炎症细胞聚集及肺泡腔扩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模型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β、IL-17含量升高,肺组织中IL-1β、IL-17mRNA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干预后COPD大鼠血清和BALF中IL-1β、IL-17含量下降,肺组织中IL-1β、IL-17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COP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对COPD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IL-17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地高辛联合姜黄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地高辛、姜黄素及两药联合作用PC3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C3细胞中抑制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生成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P<0.05);地高辛、姜黄素联合较单独用药可升高PC3细胞凋亡率(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提示地高辛组、姜黄素组、联合用药组中HIF-1α、VEGF表达明显下调,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地高辛联合姜黄素可显著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长并诱导其凋亡,并可能与下调HIF-1α、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姜黄素抑制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取45只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n=15),脓毒症组(n=15),姜黄素组(n=15),实验重复3次.脓毒症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术前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周;姜黄素组行CLP术,术前给予姜黄素200 mg/ (kg-d)灌胃1周;假手术组仅行开腹,不予以结扎、穿孔,术前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周.观察各组小鼠术后24h病死率,并处死存活小鼠,分离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Bax、Bcl-2蛋白表达.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小鼠病死率采用x2检验,脓毒症组小鼠术后24h病死率为46.7%,较假手术组0.00%明显升高(x2 =27.391,P<0.01),姜黄素组病死率较脓毒症组有所降低(40.0% vs.46.7%,x2=6.429,P=0.01).脾淋巴细胞凋亡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脓毒症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7.1±1.67)%,较假手术组(9.43±1.06)%明显增高(P <0.001);姜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12.70±1.25)%较脓毒症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2).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脓毒症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为(45.13±4.14)%,较假手术组(21.63±1.62)%明显升高(P<0.01),姜黄素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为(29.67±2.15)%,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0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线粒体Bax蛋白(P<0.01)、胞浆Bax蛋白(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线粒体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01),而胞浆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姜黄素预处理后线粒体Bax蛋白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2),胞浆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3组细胞总Mfn2蛋白(P <0.001)、Bcl-2蛋白(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Mfn2蛋白(P=0.015)、Bcl-2蛋白(P=0.0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经姜黄素预处理后Mfn2蛋白(P=0.002)、Bcl-2蛋白(P =0.001)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姜黄素能够上调Mfn2表达,促进线粒体融合进而抑制脓毒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紫杉醇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和紫杉醇及联合用药处理细胞24 h、48 h及72 h.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活性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对于姜黄素或紫杉醇对CAL27的单独作用,两者联合用药能更显著地抑制CAL27细胞增殖和促进CAL27细胞凋亡,更显著地下调Bcl-2表达和Bcl-2/Bax表达比例,上调Bax和活性caspase-3的表达.结论:相比于单一用药,姜黄素和紫杉醇联合用药对CAL27有更好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姜黄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对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姜黄素干预哮喘小鼠.应用OVA溶液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进行肺功能的检测;应用Giemsa染色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炎症细胞计数;HE染色及PAS染色对各组小鼠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测;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gE含量.结果 哮喘组小鼠在吸入乙酰甲胆碱(Mch)6.25 g/L浓度后,Penh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干预哮喘组较哮喘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小鼠气道盥洗液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干预哮喘组白细胞及嗜酸细胞数量明显较哮喘组减少,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小鼠中BALF的Ig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干预哮喘组中BALF的IgE含量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1).哮喘小鼠肺组织HE染色中可见支气管和血管壁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姜黄素干预哮喘组较其减少.PAS染色哮喘组小鼠杯状细胞、黏液分泌明显增多,姜黄素干预哮喘组较其减少.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黏液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的IgE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姜黄素和干扰素-β/维甲酸(IFN-β/RA)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效应,探讨姜黄素和IFN-β/RA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 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加培养基)、姜黄素组(40 μmol/L)、 IFN-β/RA组(IFN-β 750 U/ml,RA 1.5 μmol/L)、姜黄素联合 IFN-β/RA 组(姜黄素 40 μmol/L, IFN-β 375 U/ml, RA 0. 75 μmol/L),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姜黄素和IFN-p/RA联合用药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强于单药(P<0. 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姜黄素联合 IFN-β/RA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质醇和11β羟基固醇脱氢酶1(11βHSD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并揭示姜黄素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模型(CCI)组、CCI+溶剂(SC)组、CCI+姜黄素100 mg/kg(Cur100)组.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10、14 d测定鼠爪热痛阈(PTWL)和机械痛阈(PMWT),术后3、7和14 d取血,同时取大鼠术侧L4、L5脊髓背角和背根节,用ELISA法测血清皮质醇浓度,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1~14 d PTWL和PMWT明显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侧脊髓背角和背根节内11βHSD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Cur100大鼠PMWT和PTWL显著提高(P<0.05),同时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应激引起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表达增加,姜黄素能减轻CCI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降低血清皮质醇浓度及脊髓背角和背根节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表达.皮质醇及脊髓背角和背根节的11βHSD1阳性神经元细胞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多药耐药(MDR)的肝癌细胞株HepG2/AD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培养HepG2/ADM细胞,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10、20、40 mol/L)处理该细胞24、48、72 h.采用CCK-8试剂检测姜黄索对HepG2/ADM细胞的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罗丹明123(R-123)的浓度和阿霉素(ADM)的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dr-1 mRNA的水平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糖蛋白(pg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相比,姜黄素对HepG2/AD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0.05);更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内Rh123的外排(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分别显示,姜黄素对HepG2/ADM细胞内的mdr-1 mRNA和P-gp水平更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显著抑制多药耐药HepG2/ADM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和MDR密切相关的mdr-1基因及其编码的P-g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胃癌组织中MMP-2和CD44v6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GC-7901胃癌细胞株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姜黄素组,每组12只。观察裸小鼠胃癌种植后肿瘤生长及转移灶情况,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MP-2 mRNA和CD44 v6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所有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荷瘤率100%,姜黄素组肝、腹腔和淋巴结的转移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ú.05);姜黄素治疗组瘤体中MMP-2 mRNA和CD44v6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 P <0.05)。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 mRNA和CD44 v6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姜黄素是否具有改善百草枯( paraquat,PQ)所致氧化应激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并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应机理。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Control组),百草枯组( PQ组)以及PQ加姜黄素组( Cur组)。 PQ和Cur组连续腹腔注射百草枯7天造模成功后。 Cur组继续Cur灌胃干预。7天后,取胰岛素敏感组织肌肉,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 Western blot,WB)检测蛋白水平和磷酸化变化,并检测脂质过氧化指标MDA。结果在PQ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中,姜黄素可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并对抗 PQ 所致的胰岛素信号蛋白 PKB-Ser473磷酸化损害;姜黄素还可明显降低肌肉MDA水平,激活小鼠Nrf2系统,促进Nrf2核转位和NQO-1的表达,同时能增强IкBα的水平,缓解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结论姜黄素通过增强内源性Nrf2系统功能和胰岛素信号水平,对抗PQ诱导的氧化应激,是其缓解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