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人才评价改革和中医药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双重背景下,研究探索适合中医药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商和人才访谈等方式,梳理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发展脉络,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方案。[结果]随着国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健全,自主权逐步落实,特色化不断彰显,但仍存在评价导向简单化、标准单一化、方式趋同化、管理滞后化等问题。分析发现,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健全特色评价标准、完善分类评价方法、创新多元化评价模式及构建评价诚信体系,是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方法和路径。[结论]人才评价机制是引导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从评价导向、标准、方法、模式及保障等方面入手加以完善,构建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的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和特色,从而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雷达图多元评价原理,全面评估针灸治疗颈椎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为临床决策提供直观的图示法证据参考。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多个大型文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合格的文献。从发表年份、设计类型、AMSTAR方法学质量评分、PRISMA发表质量评分、同质性程度、发表偏倚风险6个方面多元评价文献质量。采用Excel 2003将各项目秩数绘制成雷达图,进行直观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合格文献,质量的秩平均得分为3.83-7.67。其中3项研究质量较高,1项研究质量缺陷明显。文献质量加强的环节体现在检索范围、检索策略、纳入排除标准、资料选择偏倚、数据合并的条件和显示等方面。结论:本研究运用雷达图的直观、简单明了的特性,多元化评价同类干预措施的文献质量,为今后针灸临床实践者科学选择证据信息提供了一项图形化评价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探讨《护理学基础》课程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护理专业随机选择4个班级,设立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多元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统一进行课程理论知识评价及操作技能评价,并对试验组护生及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价及操作技能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价及操作技能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5名任课教师及94.51%~97.80%的护生认为多元评价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规范性。96.70%的护生认为多元评价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结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多元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护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引入雷达图从6个维度多元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为临床工作者的证据选择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期刊网(VIP)、万方数据(Wan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截止至2019年5月21日(与正文时间不符,请确认),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从文献的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的类型、AMSTAR方法学质量评价、PRISMA报告学质量评价、同质性程度、发表偏倚等6个维度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计算评价得分及其秩数得分,合成结果绘制成雷达图进行可视化表述,评估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DKD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秩数平均分依次是:2.83、5.16、3.83、5.17、3.67、6.33、5.5、5.5分,秩数得分平均分为4.75分,与满分8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雷达图直观地反映本次纳入的8篇系统综述/Meta分析在6个维度上的得分普遍不高。结论 本次研究提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DKD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综合质量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未来的研究者应该加强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学质量,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供临床工作者选择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评价模式一直都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分析了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和多元评价模式的现状、研究方向,以及多元评价新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评价往往具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质量,保持幼儿良好学习状态的作用。在开展《表演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的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在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巧用多元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增强幼儿合作欲望、激活合作技能、传递合作经验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传统评价体系,以开展班级"追星行动"为依托,进行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和分析在非全程PBL课程中对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多元评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在课程实施的不同时间点,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卷面考核的方法,对48名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成绩一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构成,为形成性评价;成绩二,即卷面考核成绩,为总结性评价。课程总评成绩为成绩一、成绩二与权重系数乘积之和。分析总评成绩、成绩一、成绩二之间的差异和关系。结果:成绩一呈负偏态分布,成绩二和总评成绩呈正态分布;成绩一、成绩二均与总评成绩相关非常显著,成绩一和成绩二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在非全程PBL教学模式下,为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但应注意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床边教学和多元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名护理专业本科生采用床边教学和多元评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护生对该方法的喜欢程度达到95%以上,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果。[结论]床边教学及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加速了技能的掌握,并促进教师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