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63篇 |
免费 | 33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2篇 |
儿科学 | 499篇 |
妇产科学 | 295篇 |
基础医学 | 449篇 |
口腔科学 | 139篇 |
临床医学 | 5702篇 |
内科学 | 5155篇 |
皮肤病学 | 188篇 |
神经病学 | 1483篇 |
特种医学 | 64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896篇 |
综合类 | 10943篇 |
预防医学 | 7948篇 |
眼科学 | 278篇 |
药学 | 4397篇 |
129篇 | |
中国医学 | 1000篇 |
肿瘤学 | 68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58篇 |
2022年 | 1328篇 |
2021年 | 1461篇 |
2020年 | 1896篇 |
2019年 | 1102篇 |
2018年 | 787篇 |
2017年 | 1776篇 |
2016年 | 1813篇 |
2015年 | 2076篇 |
2014年 | 3654篇 |
2013年 | 3679篇 |
2012年 | 4018篇 |
2011年 | 3833篇 |
2010年 | 3281篇 |
2009年 | 2710篇 |
2008年 | 2675篇 |
2007年 | 1493篇 |
2006年 | 1175篇 |
2005年 | 666篇 |
2004年 | 657篇 |
2003年 | 223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尿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5-08—2016-08民航总医院住院诊断为AIS患者386例(后期排除12例),回顾分析其入院后尿蛋白水平、入院及出院时生活活动量表(ADL)得分.其中出院较入院评分改善≥5分者定义为短期预后改善,评分<5分者定义为短期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尿蛋白与所评价的预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374例患者中,预后改善319例,其中男225例(70.5%),女94例(29.5%);年龄≤65岁151例(47.3%),>65岁168例(52.7%);高血压238例(74.6%),糖尿病128例(40.1%),高血脂274例(85.9%),尿蛋白阳性者119(37.3%).预后未改善55例,其中男34例(61.8%),女21例(38.2%);年龄≤65岁19例(34.5%),>65岁36例(65.5%);高血压46例(83.6%),糖尿病26例(47.3%),高血脂73例(48.2%),尿蛋白阳性31例(56.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P=0.016)、尿蛋白阳性者(P=0.009)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较差,提示尿蛋白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蛋白提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德阳市区老年人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德阳市区内≥60岁的常驻居民2100人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及实验室检查,了解h型高血压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德阳市区老年人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32.71%(687/2100),男性、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在吸烟率、饮酒率、嗜荤率、空腹血糖(FPG)、尿酸(UA)、肌酐(Cr)上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H型高血压发生与高血压病程、吸烟、嗜盐、嗜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嗜荤、高hcy血症是老年h型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德阳市区≥60岁老年人H型高血压的检出率较高,与吸烟、嗜荤、高hcy血症密切相关,是疾病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是指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类少见的脑血管病类型.由于临床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CVT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了解CVT的病理生理学和病因有助于理解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并指导治疗.文章对CVT病理生理学和病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短期暴露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检索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有关大气颗粒物与卒中发病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42篇文献.汇总分析显示,PM10每升高10 μg/m3,短期内卒中发病风险增高0.6%[优势比(oddsratio,OR) 1.00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mterval,CI)1.003 ~1.009];PM2.5每升高10 μg/m3,短期内卒中风险增高1.3%(OR1.013,95% CI1.006 ~1.019).亚组分析显示,PM10暴露仅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高相关(OR 1.025,95% CI1.010~1.041),PM25暴露仅与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高相关(OR1.031,95% CI1.010~ 1.052).结论 短期内PM10和PM2.5浓度升高与卒中风险增高相关,PM25引起的卒中发病风险高于PM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恶化的发生率、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来自东莞地区连续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完成6个月随访.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9Q进行ADL评定,mRS评分0~2分定义为生活自理,mRS评分>2分定义为生活依赖,ADL恶化定义为由生活自理转为生活依赖.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L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362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50例(13.8%)患者出现恢复期ADL恶化,其中14例(3.9%)归因于卒中早期复发,12例(3.3%)归因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9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9 ~1.152;P<0.001]、女性(OR2.026,95% CI1.068~6.437;P=0.035)、既往卒中史(OR 1.251,95% CI 1.024~1.530;P =0.029)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较高(OR 1.167,95% CI1.016~ 1.284;P=0.001)是ADL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恢复期ADL恶化并不少见,高龄、女性、既往卒中史和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和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F与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6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7例(41.88%)合并AF.与非AF组相比,AF组年龄更大[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77(71 ~83)岁对69(59 ~78)岁;Z=4.142,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更高[11(6~17)分对7(4 ~14)分;Z=2.623,P=0.009].AF组溶栓后24 h[3.0(1.0~4.5)分对2.0(0~6.0)分;Z=-0.312,P=0.775]和7 d[4.0(2.0~5.0)分对5.0(2.0~8.0)分;Z=1.574,P=0.115]时NIHSS评分较基线降低值以及90 d时转归良好患者比例(38.81%对25.82%;x2 =3.063,P=0.080)与非A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24 h内HT(14.93%对5.38%;x2=4.179,P=0.041)和90 d内死亡(16.42%对6.45%;x2 =4.073,P=0.044)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AF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不,AF与90 d时临床转归[优势比(odds ratio,OR0.9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81~2.366;P=0.912]、24 h内HT(OR1.992,95% CI 0.580 ~6.369;P=0.285)以及90 d内死亡(OR 2.483,95% CI0.727~8.586;P=0.146)均无独立相关性.结论 AF不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90 d时临床转归和24 h内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rs1212234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及其主要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法检测rs12122341基因型.结果 共纳入77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1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61例)和776例健康对照者.基因分型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仅检测到rs12122341CC和CG 2种基因型,未检测到GG基因型.病例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2122341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优势比(odds ratio,OR) 1.48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41~3.421;P=0.447]、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R 1.972,95% CI0.655 ~6.034;P=0.227)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OR1.632,95%CI0.437 ~6.262;P=1.000)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rs12122341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主要亚型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经抗凝治疗的中危、低危肺栓塞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远期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初次诊断的424例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华法林应用情况、监测情况及临床转归,探讨其远期预后(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或右心衰竭、抗凝后引起出血)差别并分析导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424例中、低危肺栓塞患者,为期1.0~5.5年,失访41例,死亡65例.不同危险分层非高危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61,P<0.05);不同危险分层间死亡、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出血及再发深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9,95%CI:1.008~1.049)、恶性肿瘤(OR=6.300,95%CI:2.906~13.658)、右心功能不全(OR=4.058,95%CI:2.482~6.635)、隐源性肿瘤(OR=22.667,95%CI:2.298~223.537)为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高危肺栓塞患者预后存在差异.高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隐源性肿瘤可能是影响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6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合并IFI,总结T2DM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T2DM患者合并IFI的危险因素.结果 92例IFI患者共分离出103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6/103,44.66%),其次为克柔念珠菌(28/103,27.18%).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62/92,67.39%),其次为泌尿道(17/92,18.48%).其中肺部感染的患者以发热(62/62,100%)、咳嗽(43/62,69.35%)、咳痰(39/62,62.90%)、气促(36/62,19.35%)为主要症状.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可见不规则斑片影(48/62,77.42%)、结节影(12/62,19.35%)、空洞影(2/62,3.23%)、晕轮征(2/62,3.23%).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9/17,52.94%)、尿路刺激征(8/17,47.06%)、肾区叩击痛(5/17,29.41%)为主.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T2DM患者合并IF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IFI患者病原体以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居多;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IFI的发生与HbAlc水平、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