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肱骨上端骨肿瘤保肢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肱骨上端骨肿瘤保肢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72例肱骨上端骨肿瘤患者采用瘤段切除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肩关节融合、异体肱骨头移植等方法重建肩关节功能 ,术后均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康复训练 ,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和肩关节功能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 4 0个月 ,除 1例肾癌转移患者术后 12个月多处转移死亡 ,其余患者均无瘤存活。人工肱骨头置换组肩外展 30°~ 80°,平均 5 0°,前屈可达 4 0°,患肢可提重物 15~2 0 kg,肩关节融合组患者均无痛 ,患肢可借助肩胛带旋转外展上抬 6 0°~ 80°,可提重物 2 0~ 4 0 kg,异体肱骨头移植组肩外展平均 35°,前屈 30°。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是肱骨肿瘤保肢术较为理想的方法 ,而术后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3.
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在预防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切口愈合问题中的价值。方法:在对20例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保肢术的同时行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尤文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瘤段切除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14例,瘤段切除灭活骨再植术6例。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患者术后胫骨前部皮肤坏死,经清创后行游离植皮而愈合外,余19例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3例出现后期切口渗出及裂开。18例获得随访,2例骨肉瘤死亡;术后肢体功能优4例,良7例,可2例.差5例。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前移术应成为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切口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波组织固化保肢术对恶性骨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微波组织固化保肢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52例行微波组织固化保肢术的恶性骨肿瘤患者,44例截肢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6.
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行骨肿瘤的广泛切除和人工假体置换术 ,对其中 7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同时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 13~ 99个月 (平均为 35个月 ) ,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 2 3分9例 ,15~ 2 2分 7例 ,<15分 2例 ,优良率达到 89%。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伸 0°、屈 90°~ 15 0°。 1例于术中发生主要血管损伤 ,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 ,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瓣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共 2 6例 ,其中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 16例 ,未行肌瓣移植 10例。结果 肌瓣移植者中有 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非移植者中有 2例发生切缘皮瓣坏死深部感染 ,3例切口脂肪液化浅表感染。 19例术后平均随访 38个月 ,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 2 3分 6例 ,15~ 2 2分 8例 ,<15分 5例 ,优良率为 73.7%。结论 胫骨近端骨恶性肿瘤保肢术中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可重建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高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7):1093-1093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肠肌肌瓣移植在胫骨近端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胫骨近端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共38例,出院后所有患者完成随访.结果 肌瓣移植者中有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切口浅表感染.38例术后全部做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结论 胫骨近端骨骨肿瘤保肢术中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肌瓣移植可重建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