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研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进行下肢血管检查。结果:1、56例糖尿病患中51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发生率为91%。2、单纯老年糖尿病31例,病变发生在膝关节以下15例,占48.3%。多部位病变16例,占51.1%;双下肢病变19例,占61.3%。3、糖尿病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等病20例,其中双下肢及多部位病变15例,占7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常同时合并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故病变较重,范围更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已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确定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无症状患的检测也可提供较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通心络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之一[1],晚期出现肢端坏疽导致截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观察了通心络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2004年1月~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患者56例,均伴有下肢缺血表现的一项或多项症状,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冰冷、发绀或麻木感。查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或动脉搏动减弱,或患肢踝/肱动脉血压比值<1.0。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下肢动… 相似文献
4.
踝肱指数用于诊断糖尿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用于诊断糖尿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PAD)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英国产ES-1000SPM血管多谱勒诊断仪对98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以ABI<0.9为异常,分成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HbA1C. 结果 检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38例(38.8%),其中无临床症状者15例.和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 h血糖、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踝肱指数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且无创、价廉、简单,患者易接受.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引起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LEADD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丁咯地尔治疗LEADDP 2 8例 ,与复方川芎嗪治疗的 1 2例作对照 ,观察丁咯地尔对LEADDP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 ;结果 :治疗组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缓解率分别为 85.7%、92 % ,而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 1 8%、2 3 % (P <0 .0 1 ) ,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足背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P <0 .0 5) ,血管内皮素明显下降 (P <0 .0 1 ) ;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LEADDP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与DSA对照评价ABI指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ABI指数测定及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s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分级情况及各段相应血管的病变相关结果比较.结果:患肢根据ABI指数分级,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BI指数分级与DSA检查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BI的准确度87.31%,敏感度86.46%,特异度82.00%.结论:ABI指数检查在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方面均能较好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8.
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人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75岁以上2型DM患者131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作生化及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轻~重度下肢血管病变,另选择无下肢血管病变老年2型DM患者40例,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患者中,轻度血管病变者47例(35.8%),中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重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均>0.243,P<0.05或<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0,P<0.05)。结论高龄老人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同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蛋白尿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分析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行分析及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2型糖尿病并足溃疡患者61人。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根据病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情况分为:愈合、好转、无效。结果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一般情况下,随着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溃疡愈合率下降;另外,部分有严重下肢血管狭窄者足溃疡却能愈合,而部分未发现明显的血管狭窄者,溃疡却未能愈合。 结论 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除大中血管病变外,可能还存在着微血管病变,影响着溃疡的愈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评估下肢血管病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但未能很好反映微血管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因其治疗困难,预后差,故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明确诊断及对这类患者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现对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