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篇 |
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48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28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11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3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中,Ac SDKP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进而干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而延缓肺纤维化发展的机制.方法 将24只9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体质量(25±2)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M组)、肺纤维化+Ac-SDKP组(P组),每组8只.选取其中16只小鼠,采用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5 mg/kg)法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21d后随机选取8只纤维化小鼠,腹腔内埋入Ac-SDKP微量注射泵,持续干预21 d.于各组造模21 d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并评估肺组织纤维化严重程度;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间质组织标志物α-SMA、Vementin,上皮组织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肉眼观察:N组双肺表面及切面光滑,未见结节形成;M组双肺表面及切面均可见散在结节性病变;P组肺组织表面也可见小结节,但较M组稀少.②HE及Masson染色:M组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P组与M组相比,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的程度均有所减轻(P<0.05).③羟脯氨酸含量测定:M组较N组含量升高;P组较M组含量降低,P组较N组含量仍有所升高(P值均<0.05).④免疫组化结果:N组肺组织中αSMA、Vimentin、CHOP及GRP78少量表达,M组表达较N组明显增加,P组较M组表达减少,但仍多于N组(P值均<0.05);N组肺组织中E-cadherin表达较多,M组表达较N组减少,P组较M组表达增加,但少于N组(P值均<0.05).⑤Western blot结果:与N组比较,M组CHOP、GRP78、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P组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介于N组和M组之间(P值均<0.05).结论 在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Ae-SDKP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缓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发挥其抗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microRNA-211(miR-211)对卵巢癌SKOV-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KOV-3卵巢癌细胞株分别转染miR-211模拟物(211M组)及其阴性对照模拟物(NCM组),并设立未转染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211含量;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Snail、α-连环蛋白(α-Catenin)和与性别决定相关的高迁移率基因群4(SOX4)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OX4过表达对miR-211抑制EMT的拮抗作用;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11与SOX4的关系.结果 211M组miR-21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表达水平为未转染对照组的(706.67±30.95)倍(P<0.05).211M组迁移细胞数量为(12.32±0.77)个/视野,明显低于未转染对照组的(82.25±1.05)个/视野(P<0.05).211M组侵袭细胞数量为(9.22±0.32)个/视野,明显低于未转染对照组的(62.10±1.77)个/视野(P<0.05).211M组细胞Snail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α-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SOX4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SOX4+211M组卵巢癌细胞中Snail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 α-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检验结果显示SOX4为miR-211的下游靶基因.结论 miR-211可能通过降低下游靶基因SOX4水平影响EMT相关蛋白表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EMT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下,对黑素瘤1205Lu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1205Lu细胞,分3组处理:空白对照组、TGF-β1(5 ng/ml)组、TGF-β1(5 ng/ml)+二甲双胍(1 mmol/L)组.处理48 h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并采集照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测定细胞内N-钙黏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 1诱导1205Lu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转变(同上皮-间质转化样改变),联合二甲双胍可逆转上述形态改变.3组穿膜细胞数为空白对照组194.1±8.295、TGF-β1组412.2±13.427、TGF-β1+二甲双胍组175.3±8.693.N钙黏蛋白水平3组分别为0.603±0.029、1.963±0.016、0.207±0.009,mRNA水平3组分别为1.000±0.000、6.678±0.043、1.035±0.015.MMP-9蛋白水平3组分别为0.575±0.009、1.243±0.027、0.629±0.008,mRNA水平3组分别为1.000±0.000、5.351±0.604、0.930±0.130.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TGF-p1诱导的黑素瘤1205Lu细胞EMT样形态改变、细胞侵袭及N钙黏蛋白、MMP-9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UE结构域2(CUE domain-containing 2,CUEDC2)蛋白对人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转染的Myc-CUEDC2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转染细胞的总蛋白和总RNA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结果:过表达CUEDC2蛋白能够下调E-cadheri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而上调转录因子SLUG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CUEDC2可能参与调节乳腺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乳腺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CUEDC2可能是人乳腺肿瘤侵袭转移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实体瘤组织内普遍存在低氧现象,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缺氧条件下传递缺氧信号、介导缺氧效应的关键转录因子;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一个多步骤有序可高度调节的过程,EMT的发生与多种蛋白分子、微环境及Micro RNA等有关,涉及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和复杂的分子机制,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证实,低氧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刺猬信号通路(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Hedgehog)、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et)信号通路及多种转录因子等途径参与肿瘤EMT调控,目前通过抑制HIF来达到阻断EMT过程的研究日益增多且初见成效,揭示低氧诱导的EMT途径可能成为日后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对于预防和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 研究证实,有多种细胞参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可能与PVR有关,其主要生物学行为是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已证实高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高糖条件下RPE细胞是否发生EMT鲜有报道. 目的 建立体外高糖细胞培养模型,探讨高糖对人RPE的迁移能力及EMT的影响.方法 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对人RPE细胞D407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取6~8代细胞用于实验.依据培养液中血糖浓度的不同将细胞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葡萄糖终浓度为5.5 mmol/L,高糖培养组葡萄糖终浓度为60.0 mmol/L,用含5.5 mmol/L葡萄糖和甘露醇的DMEM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高渗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法检测划痕后0、24、48和72 h时3个组RPE细胞的迁移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高糖培养组在培养不同时间点RPE细胞间质化标志物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在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PE细胞呈多角形,核仁清晰,排列致密;高糖培养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PE细胞逐渐变大、变长,细胞结构不清,排列紊乱;高渗对照组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划痕试验显示,高糖培养组在划痕后48 h可见细胞迁移,划痕后72 h划痕基本消失,而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划痕仍然存在.划痕后各时间点高糖培养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组间和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28.600,P=0.000;F时间=773.270,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后48 h、72 h组细胞中ZO-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发生EMT改变,可能参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明确叉头框C2(FOXC2)在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FOXC2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FOXC2)及空载体对照细胞株(SW480/pBabe),显微镜下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FOXC2过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中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Tr‐answ 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过表达后SW480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来典型的上皮细胞形状变成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上皮分子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而间质分子标志物Vimentin及N‐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潜能明显增强。结论 FOXC2过表达能诱导结直肠癌细胞SW480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强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拉帕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 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β-拉帕醌对SGC-7901与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β-拉帕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拉帕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Western b1ot法检测β-拉帕醌处理胃癌细胞前后其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1ia1-mesenchyma1 transition,EMT)及凋亡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结果β-拉帕醌可显著抑制SGC-7901和AGS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下调增殖与周期相关Skp2和DEK蛋白的表达( P均<0.05);经β-拉帕醌处理后,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且显著下调MMP-2/9和Ezrin蛋白以及EMT间质标志物的表达,上调EMT上皮标志物表达水平;另外,β-拉帕醌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下调BCL-2/Bax比值以及上调活化型Caspase-3/8/9的表达。结论β-拉帕醌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可通过MMPs和EMT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