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2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219篇
口腔科学   902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428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1847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81篇
  7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14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探究老年食管鳞癌患者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90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分别接受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与对照组60.00%相近(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7.78%,较对照组84.44%高(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4.44%、77.78%,较对照组6.67%、48.89%高;且观察组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2级占比分别为17.78%、35.56%、57.78%,均较对照组2.22%、8.89%、24.44%高(P<0.05)。结论 在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治疗中,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提升疾病控制能力,但会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增加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鳞癌(ESCC)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承德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ESCC患者,患者放化疗前后均进行DWI扫描,在DWI图像上对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测量。根据放化疗近期疗效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非缓解组(进展+稳定),比较两组放化疗前后前后ADC值、ADC值变化量(ΔADC)及ADC值变化率(ADC%)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治疗前ADC值对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患者,完全缓解31例(25.83%),部分缓解48例(40.00%),稳定32例(26.67%),进展9例(7.50%);缓解组共79例,未缓解组41例。120例患者放化疗治疗后ADC值为(2.13±0.26)×10-3mm2/s,显著高于治疗前[(1.45±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缓解组ADC值显著低于未缓解组,治疗后缓解组ADC值显著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非缓解组,缓解组放化疗治疗前后的ΔADC及ADC%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治疗前,完全缓解组ADC值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组,而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组ADC值显著高于部分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DC值预测ESCC患者放化疗治疗疗效为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0.765~0.903),敏感度为92.41%,特异度为65.85%;预测疗效为完全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33~0.948),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74.16%。结论治疗前ADC值对于ESCC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有较好的预测价值,DWI可作为ESCC患者疗效评估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杨旭  朱德兵  王巍炜  唐明伟 《西部医学》2022,34(9):1329-1334+1341
目的 分析术前SCC、CYFRA21-1与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肺鳞癌患者100例为观察组,确诊为肺良性肿瘤患者90名为肺良性肿瘤组、以及正常人群90名为健康人群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对SCC、CYFRA21-1两种指标进行检测。检测SCC、CYFRA21-1含量,分析在肺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SCC、CYFRA21-1在肺鳞癌中比在肺良性肿瘤、健康人群中含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敏感性均高于其他两组;男性患者的SCC、CYFRA21-1含量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CYFRA21-1含量在年龄≥60岁的含量高于<60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患者的SCC含量高于无吸烟史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在吸烟史患者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CYFRA21-1在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直径≥5 cm、病理分期为晚期时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CYFRA21-1阳性患者OS、PFS比阴性患者短;SCC、CYFRA21-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30。结论 SCC、CYFRA21-1在肺鳞癌中表达上调;SCC、CYFRA21-1与性别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SCC、CYFRA21-1与肺鳞癌的TNM分期呈正相关;SCC、CYFRA21-1阳性患者OS、PFS比阴性患者短;SCC、CYFRA21-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腮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伴或不伴腮腺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腔鳞癌原发肿瘤T分期(P=0.022)及颈部淋巴结状况(N分期,P=0.008)与腮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腮腺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且易发生包膜外侵犯(P<0.05)。腮腺淋巴结转移与口腔鳞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004),伴有腮腺淋巴结转移的牙龈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原发于舌部的鳞癌P=0.0427)。结论: 腮腺淋巴结转移是口腔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较高的T分期及N分期是口腔鳞癌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atelets, PLT)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性别、年龄间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58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E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法用于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的危险系数(hazard ratios, HR)及其95% CI。  结果  PLT仅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HR=2.417, 95% CI: 1.150~5.078, P=0.018)。分层分析显示,男性PLT增多组的死亡风险是PLT正常组的1.713倍(HR=1.713, 95% CI: 1.203~2.441, P=0.003);女性PLT增多组与PLT正常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90, 95% CI: 0.299~1.165, P=0.129)。  结论  PLT与性别对ES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存在交互作用,采用PLT预测患者预后时应注意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危险因素及综合措施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 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接诊并实施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500例,依据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情况分 为放射性肠炎组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影响因素。对放射性肠炎组患 者实施个性化膀胱充盈训练、中药保留灌肠护理、合理化制定放疗方案、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计算放射性肠炎组患者 的护理临床疗效,对比放射性肠炎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症状严重程度≥2级的比例差异。结果225例发生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为4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宫颈鳞癌患者年龄≥60岁(OR=7.253,95%CI=3.294~15.970)、肿瘤Ⅲ期(OR=38.705,95%CI=12.546~ 119.410)、肿瘤直径≥4 cm(OR=11.669,95%CI=4.868~27.970)和平均放疗受照剂量≥60 Gy(OR=40.223,95%CI=14.460~111.883)因 素是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危险因素,营养良好(OR=2.474,95%CI=1.108~5.527)是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的保护因素。225 例放射性肠炎患者干预后的疗效为94.67%。相比于干预前,225例放射性肠炎患者干预后的≥2级症状严重程度比例明显降低,分别 为69.33%、32.00%(P<0.05)。结论年龄≥60岁、肿瘤Ⅲ期、肿瘤直径≥4 cm、平均放疗受照剂量≥60 Gy因素是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 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危险因素,营养良好是保护因素,应针对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术后复发的81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将第1-8M站定义为上中纵隔淋巴结区,8Lo、9、15站定义为下纵隔淋巴结区,16-20站定义为上腹部淋巴结区。标记患者的复发部位,并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模式。结果: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2~103个月)。6例(7.4%)患者发生单纯局部复发,64例(79.0%)患者发生区域复发,11例(13.6%)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复发中最高危的复发区域为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此区域包含了82.8%的复发淋巴结,其次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13.6%)。11例患者发生上腹部淋巴结复发,其中10(90.9%)例为胸下段,7例(63.6%)患者术后分期≥Ⅲ_(b)期。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复发为主,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为最高危复发区域,术后放疗靶区应重点包含。对于术后分期较晚的胸下段食管鳞癌,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可能需要涵盖在放疗靶区内。吻合口、瘤床和下纵隔复发风险低,可不必常规涵盖在放疗靶区内。  相似文献   
8.
李铖  孙红玲  顾超 《西部医学》2022,34(11):1588-1594
探讨橄榄苦苷对circMBOAT2/miR-106a-5p 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ircMBOAT2和miR-106a-5p在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口腔鳞癌细胞CAL27分为橄榄苦苷(0、200、400、800 μg/mL)组、si-NC组、si-circMBOAT2组、橄榄苦苷800μg/mL+pcDNA-circMBOAT2组。采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ircMBOAT2和miR-106a-5p的表达水平,检测并验证circMBOAT2与口腔鳞癌的相关性。应用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测定CAL27细胞的增殖活力、集落形成能力和凋亡率。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确定 circMBOAT2和miR-106a-5p靶向关系。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circMBOAT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106a-5p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橄榄苦苷0μg/mL组比较,橄榄苦苷(200、400、800 μg/mL)组CAL27细胞集落形成数、circMBOAT2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率、凋亡率、miR-106a-5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i-NC组比较,si-circMBOAT2组CAL27细胞集落形成数显著降低(P<0.05),抑制率、凋亡率、miR-106a-5p水平显著升高(P<0.05)。circMBOAT2与miR-106a-5p直接特异性结合。与橄榄苦苷800 μg/mL组比较,橄榄苦苷800μg/mL+pcDNA-circMBOAT2组CAL27细胞集落形成数显著升高(P<0.05),抑制率、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橄榄苦苷通过下调circMBOAT2/miR-106a-5p通路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CAL27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化疗在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缓肿瘤进展、减少远处转移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意义。TP(紫杉醇类加铂类)和TPF(紫杉醇类、顺铂及5-氟尿嘧啶)方案是头颈部肿瘤的经典有效化疗方案,故紫杉醇类(如紫杉醇和多西他赛)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紫杉醇类药物,以其独特剂型优势,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总结了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分别联合其他不同化疗药物方案治疗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中应用的最新临床研究作一综述,并对未来该药治疗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