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89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3篇
综合类   696篇
预防医学   327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306篇
  3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正常血压成人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从分子水平探讨EH的发病机制,为研究EH提供新思路。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平台下载包含5份EH患者和5份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血浆样本基因芯片数据集GSE76845(为了降低个体差异,每三个人的血浆混合为一份样本),使用R语言包寻找差异基因,进行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使用miRcode、miRDB、miRTarBase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靶向微小RNA(miRNA)和mRNA并构建内源竞争RNA(ceRNA)调控网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共筛选出191个差异lncRNA(90个上调、101个下调)和1 187个差异mRNA(533个上调、654个下调),GSEA分析得到泛醌和其他萜烯类醌的生物合成,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及作用,脂肪酸代谢和甾体激素生物合成等17条通路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构建了包含150个节点和488个交互对的ceRNA网络。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H,为EH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对脑瘫患儿直系亲属自我感受负担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脑瘫患儿主要照顾直系亲属94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方式;对两组患儿直系亲属的自我感受负担、创伤后成长状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直系亲属的自我感受负担均有降低(P0.05),但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直系亲属创伤后成长得分均有提高(P0.05),但观察组创伤后成长得分提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直系亲属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患儿直系亲属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其创伤后成长,并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有前景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治疗肝癌的短期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7例肝癌患者,采集患者本身或其亲属的外周血,体外培养诱导产生高活性NK(HANK)细胞,在第14、15和16天进行静脉输注,连续3次输注为1个疗程,每个患者接受至少1个疗程的治疗。分别于每疗程治疗前及疗程治疗结束后3周取患者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经HANK细胞治疗后,17例肝癌患者PR 2例,SD 8例,PD 4例,失联3例;缓解率为14.3%,疾病控制率为71.4%;HANK细胞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17例患者并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异体NK细胞免疫治疗可缓解病情且安全无副作用,在肝癌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升高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恶性肿瘤短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手术的16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并记录术后1 a复发情况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与患者术后恶性肿瘤短期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前CA199、CEA升高均与术后1 a内肿瘤复发有关(均P<0.05);术前CA125、AFP升高均与术后肿瘤短期复发无关(均P>0.05)。术前CA199、CEA升高均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即服化疗药物可能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CA199、CEA升高均是术后肿瘤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即服化疗药物可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与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微创穿刺治疗的11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研究资料,并以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DGF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脑出血量、脑室积血量、发病距手术时长、二次手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线移位等临床信息,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影响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研究患者术前PDGF表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PD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75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发病至手术时长、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发生中位移位和脑部积血、是否二次手术、血清PDGF水平均对术后短期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值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97,95%CI 2.139~8.634)、出血量(OR=10.612,95%CI 3.647~30.833)、术前GCS评分(OR=10.676,95%CI 2.975~38.318)、发病至手术时长(OR=6.417,95%CI 2.515~16.377)、二次手术(OR=8.891,95%CI 3.637~21.731)、血清PDGF(OR=25.946,95%CI 6.452~104.334)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DGF截断值为521.23ng/L,0.701(95%CI:0.558~0.844),灵敏度为62.79%,特异度为61.33%。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PD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其表达水平对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与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其短期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性别、胎龄、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NBNA评分及脑出血情况者的预后较差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16例预后较差,发生率为13.33%,不同性别及1 min Apgar评分者的短期预后较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NBNA评分及脑出血情况者的短期预后较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5 min Apgar评分、严重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NBNA评分及脑出血均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短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且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4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2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服甲状腺素治疗(50μg/d,每天服用1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磷酸肌酸钠给药治疗(1.0 g/次,每天2次)。经过30 d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等生理特征的变化。同时对于2组患者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进行相应的生化检测。并对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K水平为(194.7±21.5)U/L、CK-MB水平为(20.1±6.9)U/L、LDH水平为(178±33)U/L,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K水平为(115.9±45.9)U/L、CK-MB水平为(11.3±6.2)U/L、LDH水平为(144±35)U/L,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以上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短期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