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4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97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1422篇
预防医学   56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14篇
  2篇
中国医学   185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痛风小分子药物在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方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其具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许多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降尿酸或抗痛风活性,且安全性高,已成为抗痛风新药发现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具有降尿酸或抗痛风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及其机制研究,以期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引起关节破坏、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人体内约1/3的尿酸通过肠道代谢,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中药在降尿酸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可能与肠道菌群的调节有关。运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宏基因组学等测序技术分析口服中药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变化,阐述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总结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1 痛风汤 组 成:土茯苓30 g,蚕沙30 g,威灵仙30 g,粉萆薢30 g,重楼30 g,徐长卿15 g,车前子15 g(包). 功 效: 泄浊化瘀,调益脾肾,蠲痹通络. 主 治: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的肾、心脑血管病等(脾肾失调、浊瘀蕴脉证).  相似文献   
5.
降尿酸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基本方法,目前降尿酸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合成酶的活性,或(且)影响肾脏尿酸转运蛋白(OAT1、OAT3、URAT1、GLUT9)等的表达,进而降低尿酸的水平。由于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总结了具有明确降尿酸作用机制的单味中药,并进行功效归类,有助于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中医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痛风科住院治疗的老年痛风患者646例, 男性616例、女性30例, 年龄(68.8±5.1)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 将尿酸水平分为四分位, 分析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随尿酸水平升高, 体质指数、肥胖患病率、脂代谢紊乱患病率、脂肪肝患病率、发作关节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升高趋势(P<0.01);尿酸排泄分数呈下降趋势(P<0.05);老年痛风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为11.3%(73例), 随尿酸水平升高,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 以血尿酸四分位分组[Q1组(<417.8 μmol/L)162例、Q2组(417.8~501.7 μmol/L)158例、Q3组(501.8~517.0 μmol/L)163例、Q4组(>517.0 μmol/L)163例],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分别为9.3%(15例)、12.0%(19例)、11.0%(18例)、14.7%...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杂志》2022,(1):80-82
本文报道了1例拉布立海治疗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病例。患者为30岁青年男性, 痛风病程12年, 痛风石病程6年, 既往不能耐受最大剂量的非布司他联合苯溴马隆, 入院后查体全身多发大痛风石, 血尿酸627 μmol/L, 双手、膝、足双能CT尿酸盐体积合计167.91 cm3, 在规律口服非布司他80 mg/d和苯溴马隆50 mg/d的基础上, 经患者知情同意使用拉布立海治疗, 治疗期间血尿酸最低降至186 μmol/L, 治疗3个月后痛风石体积缩小, 双能CT尿酸盐体积减少33.6%。拉布立海耐受性良好,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痛风康复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及药物短期毒副作用,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用定制高酵母饲料和腺嘌呤溶液适应性喂养1周后,于大鼠右后踝关节腔注射0.1 mL尿酸钠晶体悬浊液(100g/L)进行造模。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痛风康复方低剂量组、痛风康复方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分别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或5 g/kg、10 g/kg、0.3 mg/kg相应药物溶液,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均连续灌胃3 d。自灌胃开始每隔12 h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右后肢踝关节最大直径,连续3 d,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相对肿胀度变化趋势,比较3 d后各组大鼠踝关节相对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抽取各组大鼠的外周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血清制成芯片送检,使用热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抽取各组大鼠右后踝关节关节液进行中性粒细胞富集检测。分离各组大鼠完整的肝、肾脏,立即称重,计算肝、肾脏系数。取痛风康复方高剂量组大鼠肝、肾、心和睾丸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一般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关节肿胀,各给药组关节消肿速度与程度均明显优于模型组;灌胃3 d后各给药组大鼠关节相对肿胀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2、IL-1β、MCP-1和TNF-α相对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01,P< 0.01),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 0.001,P< 0.05),其中痛风康复方各剂量组IL-1β、IL-2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P< 0.001,P< 0.01,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关节液中中性粒细胞富集程度均显著降低(P< 0.001),且痛风康复方各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富集程度明显低于秋水仙碱组(P< 0.001)。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肝肾脏器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痛风康复方高剂量组大鼠心、肝、肾、睾丸组织病理图片显示未见明显损害。结论:痛风康复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患足具有明显的消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中性粒细胞富集和降低血清中IL-2、IL-1β、MCP-1、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且该复方在使用短期内未对主要脏器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范黎明  卞华  刘涛  王帅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179-1181
从"浊﹑瘀"角度对痛风进行了全面阐述,就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套完整论治体系。指出其病理因素为"浊"和"瘀",病机为脾肾不足、浊瘀痹阻,治法为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方用痛风汤加减,也应提倡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同时就目前中医泄浊化瘀法治疗痛风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对其优势进行了展望,以便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碳酸氢钠干预对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痛风患者痛风发作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旨在探索一种更安全高效预防此类患者痛风发作的方法。方法:收治既往有痛风病史并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0例,以有无输血作为分层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入组患者均采用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80+8方案),试验组于出血停止后予加用碳酸氢钠片1 g口服,3次/d,共3 d。观察两组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痛风的发生率以及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统计各组患者痛风发作比例及血尿酸水平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组的痛风发作比例及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碳酸氢钠干预有望降低痛风患者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输血及(或)PPI治疗过程中痛风的发作几率及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