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05篇
  免费   1331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耳鼻咽喉   484篇
儿科学   333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1526篇
口腔科学   882篇
临床医学   5323篇
内科学   2623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432篇
特种医学   18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5946篇
综合类   11026篇
预防医学   2511篇
眼科学   244篇
药学   4154篇
  48篇
中国医学   1905篇
肿瘤学   128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841篇
  2019年   725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663篇
  2016年   829篇
  2015年   1012篇
  2014年   2011篇
  2013年   1963篇
  2012年   2538篇
  2011年   2745篇
  2010年   2359篇
  2009年   2342篇
  2008年   2759篇
  2007年   2326篇
  2006年   2096篇
  2005年   2415篇
  2004年   1814篇
  2003年   1624篇
  2002年   1323篇
  2001年   1118篇
  2000年   906篇
  1999年   807篇
  1998年   669篇
  1997年   649篇
  1996年   524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中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related gene,HRR)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共9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患者进行了血液标本HRR检测,53例患者进行了组织标本HRR检测,40例患者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收集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在79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中发现10例(12.6%)有临床意义HRR突变,在53例患者组织标本检测中发现9例(17.0%)有临床意义HRR突变。40例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患者中常见的有临床意义HRR突变为CDK12突变4例(10.0%)、ATM突变3例(7.5%)、BRCA1突变2例(5.0%)。13例有临床意义HRR突变患者中常见共存突变为TP53突变10例(76.9%)、APC突变5例(38.5%)、PIK3CA突变4例(30.8%)。40例患者中13例患者血液和/或组织中有临床意义HRR突变,27例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均无任何临床意义HRR突变且两组相比,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为6.17(2.24~11.52),而未携带HRR突变组TMB为0.4(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组织检测中7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3例无HRR突变,血液检测中10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0例无HRR突变,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33(P=0.031)。结论:携带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的消化道肿瘤患者TMB更高,血液和组织检测HRR突变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迭代重建技术对双低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行肺动脉CTA检查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重建,观察组采用双低剂量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比较两组图像参数[背景噪声值(BN)、肺动脉CT值平均值(SIvessel)、信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指数(DLP)、有效吸收剂量(ED)]及图像质量,并分析典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观察组BN、SIvessel、SNR、CNR参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DIvol、DLP、ED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4.74%高于对照组77.14%(P<0.05)。 结论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双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中能降低辐射剂量,提高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6.
陆秀霖 《智慧健康》2022,(7):165-167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6月消化内科收治的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双盲分组法划分为两个组,将两个组别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的护理方案为日常护理干预方案,而研究组患者实行的护理方案则为舒适护理干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应用效果以及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病症改善情况以及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提升恢复速度,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护理效果优异,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0-62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手术方法,用于增加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并且能缩短种植修复的疗程。探讨根向复位瓣附着龈重建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有种植修复需求的患者8例,但种植位点处附着龈宽度小于2 mm,行种植手术同期利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进行附着龈重建。术后2周拆线。8周后常规种植上部修复并负荷。分别观察手术前、术后8周、修复完成即刻、修复完成1年时附着龈宽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明显增加,修复完成1年后未见明显附着龈退缩。术后2周拆线,除1个种植位点在术后第2天因缝合线脱落致黏膜仍有炎症外,其余位点黏膜愈合良好。结论根向复位瓣附着龈重建术创伤小,并且同期种植手术可以缩短种植修复疗程,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增加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的简单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3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51例,观察组患者有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基础,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嘱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8.63%,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在用药、饮食、禁烟酒以及复诊等方面的遵医嘱概率,为患者创造较好的预后发展条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以下简称PORT)是完全植入皮下并可长期留置的输液通道,可用于各种液体输注,包括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和血液制品等。PORT具有护理简单、感染和栓塞风险低以及病人舒适度高等优势。根据不同输注路径,PORT包括静脉型[1]、腹腔型[2]和动脉型[3]、鞘内型[4],临床以静脉型PORT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