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4篇
  免费   1510篇
  国内免费   874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464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1370篇
内科学   520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2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45篇
综合类   3780篇
预防医学   52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5667篇
  3篇
中国医学   3116篇
肿瘤学   27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777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187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216篇
  2008年   1284篇
  2007年   1217篇
  2006年   1063篇
  2005年   1097篇
  2004年   781篇
  2003年   755篇
  2002年   616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微管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成分,是筛选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标。海洋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使海洋生物具备产生独特 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能力,为新药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1972-2021年从海洋生物中分离鉴定的成 药性较好的微管去稳定剂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活性化合物来源、构效关系,临床研究进展,化学全合成及衍生物的 研究情况等,以期为医药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推进靶向微管海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雯娟  张波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6):1036-1044
  目的  以美国为参照, 对中国上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现状进行分析, 探索抗肿瘤药物发展趋势, 以期为抗肿瘤药品遴选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 提取中国进口(美国上市)与国产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品名称、上市时间、适应证等信息(时间截至2021年4月30日), 并计算中国上市比例。  结果  截至2021年4月30日, 美国上市122种新型抗肿瘤药物, 共覆盖14个疾病类型。其中中国进口51种, 中国上市比例为41.80%。大分子单抗类药物中国上市比例最高(46.15%), 其次为小分子靶向药物(44.58%), 抗体药物偶联物中国上市比例最低(15.38%)。我国自2015年以来, 进口新型抗肿瘤药物数量显著增多(70.59%, 36/51), 2015—2021年中国上市比例为50.70%(36/71), 而2010—2014年中国上市比例仅为19.35%(6/31)。中国进口新型抗肿瘤药物共覆盖13个疾病类型, 适应证为中国发病率前5位瘤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中国上市比例均值为62.15%。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共14种, 包括大分子单抗类药物7种、小分子靶向药物7种, 占我国现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21.54%(14/65)。其中, 2015年以来上市11种(78.57%, 11/14)。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共覆盖8个疾病类型(57.14%, 8/14)。  结论  虽然中国新型抗肿瘤药物上市数量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但基本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2015年以来, 我国在加速审批、自主创新等方面持续改进。未来应从安全、疗效、经济、临床必要性等多角度对我国已上市药品与未上市药品进行考量, 从而为药品遴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类(Theaflavins)是从红茶或绿茶中提取的一类天然产物,在胃癌、肝癌及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一度被认为是癌症新药研发的新方向。但是茶黄素抗肿瘤的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且调控复杂。因此,本文就茶黄素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有丝分裂阻滞和调节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并概述了茶黄素通过MAPK、PI3K/AKT、Hedgehog、NF-κB、JAK/STAT及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发生和生长的机制,以期为癌症治疗及抗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降血糖作用外,其还被发现有促成牙本质分化、促成骨分化、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组织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成骨分化与诱导牙髓细胞分化有关。应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以及探诊出血指数等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发挥防治牙周炎的作用。二甲双胍已被证实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等,在防治口腔肿瘤如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仍处于体外和动物试验阶段,二甲双胍防治口腔疾病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临床试验停留在对临床指标的评价方面,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长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
6.
黄精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有着数千年的药用历史,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在抗氧化、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调节作用、防治糖尿病、保护肾脏、保护肝脏、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炎抑菌、改善心肌细胞损伤、抗疲劳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黄精多糖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发掘黄精多糖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全反式维甲酸(RA)修饰白蛋白为载体构建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给药系统,探讨其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效果。方法 将R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共价结合,构建载体材料HSA-R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RA偶联度;自组装法制备负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的载药纳米粒PTX@HSA-RA,纳米粒度仪检测其粒径分布和表面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HPLC法研究其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以HepG2细胞为模型,MTT法考察PTX@HSA-RA的体外细胞毒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其体外细胞摄取情况;利用HepG2细胞构建3D细胞模型(MTCSs),考察PTX@HSA-RA对其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PTX@HSA-RA呈规整的球形,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HSA与RA投料摩尔比为1∶20时制备得到的PTX@HSA-RA平均粒径为(155.2±2.9)nm,表面Zeta电位为(-20.9±1.0)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pH值敏感性药物缓释效果。PTX@HSA-RA可被HepG2细胞快速、持续摄取,且表现出较游...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甘草干姜汤(LDGD)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免疫器官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LDG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1、0.3、0.9g/kg)。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他各组小鼠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后,次日开始LDGD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20d,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应体积的蒸馏水。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胸腺系数、脾脏系数、肝脏系数、肾脏系数、血清肝功能、肾功能生化指标及肿瘤体积、质量,HE染色后观察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DGD高剂量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为(44.76±0.06)%(P<0.01),中剂量组抑瘤率为(15.68±0.21)%(P<0.05),低剂量组无明显抑瘤作用;肿瘤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LDGD高剂量组中肿瘤坏死灶区域显著增多;各剂量组LDGD对小鼠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不同剂量LDGD组的胸腺系数、肝脏系数、肾脏系数均无明显变化,脾脏系数下降;LDGD高剂量组ALP和CRE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肝肾血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LDGD对4T1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免疫抑制作用和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0.
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为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臭牡丹全草, 为民间常用中草药, 具有消肿解毒、活血散瘀之功效。通过对臭牡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出臭牡丹中含有苯乙醇苷类、萜类、甾醇类等多类化学成分; 作用广泛,具有抗肿瘤、镇痛、抑菌及抗炎等诸多药理作用;临床上具有治疗荨麻疹、癌症及改善月经不调等作用。为臭牡丹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