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16篇
  免费   825篇
  国内免费   440篇
耳鼻咽喉   207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22篇
口腔科学   559篇
临床医学   2679篇
内科学   2548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4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834篇
综合类   6116篇
预防医学   1452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2905篇
  34篇
中国医学   3818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541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467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1249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1456篇
  2011年   1474篇
  2010年   1489篇
  2009年   1310篇
  2008年   1449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1229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935篇
  2003年   802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591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对实验组动物进行LES测压定位后,使用球囊对LES进行注水扩张,对照组同法置入球囊,但不进行球囊注水。扩张前1周及扩张后2周行咽喉及食管下段pH监测,LES平均静息压检测;扩张前1周、扩张后2周及8周行喉镜检查,进行喉镜下反流体征评分;扩张后8周处死动物,对其喉部及食管下段黏膜取材,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扩张后pH监测验证实验组造模成功8只(80.0%,8/10),实验组扩张前咽喉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次)、反流最长时间(s)分别为0(0,0)、0(0,0)、0(0,0),扩张后分别为17.5(8.2,29.4)、3(1,5.5)、17.2(10.2,30.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食管下段pH监测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反流最长时间分别为0(0,0.7)、0(0,1)、0(0,1.2),扩张后分别为23.1(4.8,49.5)、3(1,6)、25.9(11.5,56.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LES压力28.0±5.6 mmHg,较扩张后(17.2±3.3 mmH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扩张前RFS评分3.1±1.2分,扩张后2周为3.6±1.4分,扩张后8周为8.6±2.5分,扩张前和扩张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但扩张前与扩张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检查示实验组喉部及食管黏膜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结论食管下括约肌球囊扩张可安全、有效地建立LPR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内镜检查,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4 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95例反流阳性,5例反流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反流阳性的检出率高于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食管pH监测得到的95例反流阳性患者中,生理性反流12例,病理性反流8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生理性反流、病理性反流的检出率均高于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镜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直观性强、患者痛苦小、检出率高等优势,可作为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联合组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 结果2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反流症状与术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Gerd Q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改良DOR胃底折叠术对HH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微创、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胃肠激素水平、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127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3例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吗丁啉的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胃泌素、胃动素、LES压力、pH值(LES以上5cm)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IL-23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和LES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拟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MSA)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不良反应与处理策略。 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器(SS-MSA)临床试验的入排标准,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共纳入43例GERD患者接受MSA治疗,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手术。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24 h酸暴露总时间、受试者服用PPI药物情况及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GERD-Q)。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本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ONC-16009512)。 结果43例接受MSA治疗患者中,23例完成1年的随访,24 h酸暴露总时间术前9%(6.2%~13.4%),术后0.4%(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GERD-HRQL评分为11(8~14),术后1年为6(6~11),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术前全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术后持续性服用PPI药物患者为5例(21.7%,5/23)、入组患者可正常嗳气、打嗝。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6%(37/43),其中95%(35/37例)为轻中度,均在术后1~3个月缓解。2例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严重吞咽困难,术中分别植入13、14号MSA,均将装置取出。其余腹泻、腹痛、便秘、恶心等并发症,除1例腹泻患者住院治疗外,其余均对症治疗。术后仍有反酸症状持续者27例,短期缓解者13例,存在症状超过3个月的13例,以轻中度为主。1例因反流严重取出装置。1例因胸痛取出装置。 结论SS-MSA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吞咽困难,短期内大多数均能缓解。选择好适当型号的MSA装置,良好的术前宣教、术后饮食指导将保证该术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8.
<正>患者男性,46岁,3年前体检发现右侧肾占位2天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CT示右肾中下部占位性病变,肾癌可能性大(图1)。术前诊断为右侧肾占位,患者行腹腔镜下右侧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右肾腹侧中部有一类圆形外突肿物,直径约2.0 cm,术中诊断为右侧肾占位,右侧肾囊肿。遂行手术切除术。肿瘤直径约2.0cm,组织黄白色相间,包膜完整,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伊春锦主任对运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与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不同阶段病理特点不同。治疗应根据不同阶段分期论治,初期宜“清”、宜“消”、宜“疏”,久病宜“补”、宜“养”,同时应注意攻补兼施、谨守平衡,并主张衷中参西,制酸护膜,解郁怡情,调护起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月  刘绍能 《江苏中医药》2021,53(10):65-67
胃食管反流病为消化科常见病,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食管与胃,与脾、肝、肺、肠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和胃降逆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生理特性,提出五大治疗方法:和胃降逆、健脾益气助降、疏肝理气助降、宣肃肺气助降、理气通腑助降.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