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重视神经阻滞疗法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很多患者认为,“神经阻滞(nerve block)”是“打封闭”,是一种“应付疗法”,只能暂时止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打封闭”起源于前苏联,是将普鲁卡因注射于人体的局部痛点,以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而狭义的“神经阻滞”是应用消炎镇痛复合液治疗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骨纤维管道的外伤、劳损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的无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中急性机械性脑血管痉挛.早期(2h)大脑中动脉(MCA)血管内皮细胞的反应。方法:6只猫,眶后入路,暴露右侧MCA,机械刺激30min,观察刺激后不同时段,血管直径的改变;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颞叶皮质间隙谷氨酸Glu浓度变化:镜下观察颞叶皮质形态学和MCA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机械性刺激MCA后.MCA直径缩小,为刺激前的68.78%。脑组织灌流指数下降到刺激前的42.59%。刺激结束后2h.MCA直径恢复正常。脑组织灌流量恢复到刺激前的61.87%。HPLC显示颞叶和枕叶脑组织间隙兴奋性氨基酸急剧升高.光镜下颞叶皮质神经元固缩.血管周围水肿。电镜观察发现,MCA经急性机械性刺激后早期(2h)MCA内皮细胞染色质聚集,凝聚成新月形小体。线粒体嵴模糊不清。结论:机械性刺激猫脑MCA诱发血管痉挛早期f2h)显示内皮细胞的缺血瀑布级联效应.与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呼应。但是其病理过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血管痉挛不同。提示.颅脑手术或动物实验中机械性脑血管痉挛可能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给予不同时间停通气后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实验室完成。4月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44只,体质量260~29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停通气1,2,3,4,5,6和7min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气管插管后应用肌松药消除大鼠自主呼吸,停通气相应预定的时间(停通气1,2,3,4,5,6和7min)后立即恢复通气和心肺复苏,记录从开始停通气至平均动脉压<25mmHg的时间(TCA)和从开始复苏至收缩压≥60mmHg的时间(TROSC),复苏成功者继续呼吸机支持60min,全程记录脑电图变化。记录复苏后24,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停通气1,2,3min组大鼠全部存活;停通气4,5,6min组分别有12,8和3只大鼠复苏成功,停通气4和5min组各有1只大鼠在复苏后24h内死亡,以上3组死亡率分别为33%、61%和83%;停通气7min组大鼠无1只复苏成功,死亡率100%。②停通气3min以上组所有大鼠均发生循环停止,开始停通气到循环停止的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通气4,5和6min组开始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较停通气3min组明显延长(P<0.05),停通气5和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延长(P<0.05)。③停通气后脑电图频率和波幅降低直至等电位,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恢复通气后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对照组和停通气1,2,3min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正常,停通气4,5和6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停通气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降低(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停通气2min内无循环停止,恢复通气后可直接出现持续脑电图;3min时均循环停止,但都可成功复苏且神经功能评分未受影响,恢复通气后首先出现单个爆发棘波,随后棘波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并最终出现持续脑电图;4min以上时仅部分大鼠可成功复苏,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升高,棘波出现时间和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也明显延长;7min时无一复苏成功。通过实验建立了不同时间停通气损伤后大鼠死亡率、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局麻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患者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CAS手术患者80例,男65例,女15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组(T组)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TEAS;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术前、术后30min、术后1d的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30min、术后1d高灌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体评估量表(GES)评分。结果术后30min A组和T组Vm明显慢于C组(P0.05)。术后30min C组出现高灌注患者有7例(25.0%),明显高于A组的1例(3.7%)和T组的0例(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GES评分明显改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针刺及TEAS复合局麻应用于CAS手术,可减少CAS患者术后脑血流一过性增加,降低术后30 min高灌注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87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颈后路椎管减压术的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02mg/kg·h 氯胺酮0·02mg/kg·h,MK2组接受吗啡0·02mg/kg·h 氯胺酮0·04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h、4h、8h、12h、24h、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18·5%)以及皮肤瘙痒(7·4%)的发生率较高,但是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3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04mg/kg·h氯胺酮在颈髓损伤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0·02m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