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氧对原代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生长活性、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8~22日龄Wistar大鼠,通过两步酶消化法,建立原代支持细胞培养体系,经油红O、免疫荧光法鉴定。传代后随机分为以下氧浓度组进行培养:20%、15%、10%、5%和1%。分别培养至6、12、24、48、72 h,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印迹测定occludin蛋白表达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油红O染色见胞质内脂滴染成红色,免疫荧光见FasL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纯度>95%。与20%氧浓度相比,细胞在15%和10%氧浓度下增殖率逐渐降低,5%和1%氧浓度下,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从12 h开始,随着氧浓度降低和时间延长,occludin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低氧会抑制支持细胞生长,并减少occludin蛋白表达。推测低氧环境损伤支持细胞参与的血睾屏障完整性,影响睾丸的生精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显微镜下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与显微镜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接受精索静脉结扎术的患者资料共计12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Ⅰ组)、显微镜下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Ⅱ组)、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低位结扎术(Ⅲ组),每组40例。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前后精液分析报告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耗时Ⅰ组(35±10)min、Ⅱ组(42±12)min、Ⅲ组(55±6)min,Ⅲ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Ⅰ组、Ⅱ组(P<0.05);Ⅰ组术后并发阴囊水肿4例(10%),附睾炎3例(7.5%);Ⅱ组术后并发阴囊水肿2例(5%),附睾炎2例(5%);Ⅲ组术后并发阴囊水肿1例(2.5%),附睾炎1例(2.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9个月,Ⅰ组2例(5%)复发;Ⅱ组1例(2.5%)复发;Ⅲ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进行精液分析,3组患者术前精液参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精液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Ⅲ组精子浓度、前向精子运动百分率(%)、活动率(%)均高于Ⅰ组、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在对精液分析参数的改善方面略优于显微镜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及显微镜经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3.
超声显像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下称巨输尿管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与声像图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16例(20例)经静脉肾盂造影、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巨输尿管症的超声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20侧)巨输尿管症输尿管内径最小2.0cm,最大4.7cm。超声显像诊断符合率95%(19/20)。根据16例(20例)巨输尿管症的病变累计范围和声像图不同,大致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1)圆柱型8例(10侧),输尿管全程均呈圆柱状显著扩张,其中6例(8侧)伴有迂曲;(2)纺锤型6例(8侧),以输尿管下段扩张为主,功能性狭窄段输尿管外形呈纺锤状;(3)鼠尾型2例(2侧),输尿管中下段扩张,张力输低的输尿管末端呈鼠尾状。结论 巨输尿管症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关系较密切,超声显像及该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滑膜肉瘤(primary renal synovial sarcoma,PRSS)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RSS的临床、影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合文献探讨PRSS及其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CT像上呈不均匀强化的囊实性肿物,大小约10.7 cm×12.3 cm×15.5 cm,肿块外缘可见出血;腰大肌受累;腹膜后未见淋巴结,双肺未发现转移病灶。超声探及右肾回声不均包块,边界略清,内中强回声和多发囊性回声区,多分隔,肿瘤内"星点"状血流信号。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细胞异型,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Vimentin)、CD99、癌基因(Bcl-2)阳性,细胞角蛋白(CK)阴性。术后随访出现局部复发及肺转移,术8个月后死亡。结论 PR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CT在诊断肿瘤良恶性、肿瘤分期和随访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NL)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探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分析PNL治疗79例复杂性肾结石(PNL组)与开放手术治疗42例复杂性肾结石(开放手术组)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优缺点。结果 PNL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进流质时间均少于开放手术组(t′=5.12,t=2.14~5.13,P<0.05);Ⅰ期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L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t=7.32,P<0.05)。结论 PNL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肾移植前正确有效地评价供者双侧肾脏功能,对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者肾功能评估的指标。 方法:17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分成老年组(≥55岁)和中青年组(< 55岁),两组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总肾小球滤过率、欲保留肾总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反应肾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比较移植前后肾功能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0 d供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 < 0.01);移植后1个月留存肾脏总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0.000 0),但与移植前供者双肾比较下降。提示总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肾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但是仍应结合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精液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价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效果及电镜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均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取术前及术后半年精液分别行扫描电镜观察。10例正常供精者精液作为对照。结果精索静脉曲张时,患者精液主要参数(精子活动力,存活率)均明显下降,扫描电镜下,精子顶体缺失,线粒体鞘异常,尾部畸形;手术后,主要参数得到明显改善(P〈0.05),扫描电镜下,多数精子的顶体,线粒体鞘,尾部结构趋向正常。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精子畸形率降低,精液质量有所改善。扫描电镜在评价精子超微结构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B7-H1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30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联合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B7-HI及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表面B7-H1表达水平及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二者的表达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加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DCs表面B7-H1和CD8+T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的上调,B7-H1/PD-1信号通路可能在T细胞免疫应答的初始阶段亦参与了膀胱癌免疫逃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2011年8月163例女性初发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40岁,40~59岁,60~79岁,≥80岁4组,分别对各组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年龄段的膀胱癌的病理分期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各年龄段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构成比分别为9.1%、17.9%、37.9%、61.1%,各年龄段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各年龄段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方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膀胱癌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的女性,女性膀胱癌不同的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这些特征对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母细胞瘤组织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肾母细胞瘤标本30例和正常肾脏标本10例中的CXCR4与VEGF表达。结果cXcR4在肾母细胞瘤组织高表达(66.67%),在正常肾脏组织低表达(30.0%);VEGF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73.33%),在正常肾脏组织中低表达(20.o%),肾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肾脏组织CXCR4、VEGF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126、8.889,P〈O.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及有无转移的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和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4~5.301,P〈0.05)。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一0.392,P〈0.05)。结论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XCR4和VEGF均高表汰,CXCR4及VEGF可能成为预测肾母细朐瘤浸润转移的萤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