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氟尿嘧啶(5-Fu)治疗人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构建裸鼠人胃癌MKN45异位移植瘤模型,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A生理盐水组;B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C健脾解毒方中剂量组;D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E5-FU组;F健脾解毒方联合5-FU组。治疗4周后处死各组老鼠,观察健脾解毒方对移植瘤体积及裸鼠体质量的影响及对5-FU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对体质量的影响:经健脾解毒方及5-Fu干预后,除5-Fu组体质量增加不显著外,其余各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抑瘤率的影响:治疗后,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5-FU组及联合组各组的瘤体抑瘤率分别为18.96%、40.97%、50.94%、51.03%、54.43%。(3)对瘤重的影响:健脾解毒方组及5-FU组瘤体质量虽然小于模型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给药组同模型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2)。结论:健脾解毒方煎剂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下,其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治疗剂量中,健脾解毒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裸鼠异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甲磺酸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胆囊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晚期胆囊癌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治疗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以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ve free survival,mPFS)及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主要研究终点,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DCR为46.7% vs 1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其ORR为30.0% vs 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PFS分别为2.5个月(95%CI:2.311~2.689) vs 1.6个月(95%CI:1.439~1.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mOS分别为4.6个月(95%CI:4.406~4.794)和3.8个月(95%CI:3.438~4.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8例(26.7%)、蛋白尿6例(20.0%)及高血压12例(40.0%);对照组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14例(46.7%)、腹泻7例(23.3%)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7例(56.7%)。治疗过程中,两组尚未出现Ⅳ级毒副反应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该研究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二线治疗晚期胆囊癌患者中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其毒副反应可控。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此类人群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4.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消化性溃疡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消化科最常用的处方药,其使用量正逐年增加,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各种不良反应相继被报道。其中多项研究表明,PPI的使用将造成胃肠道菌群的紊乱,并与肠道感染风险升高呈正相关。本文就PPI与胃肠道菌群的关系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的潜在病因繁多且起病隐匿,病情的进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免疫治疗与靶向药物治疗一直是作为肝癌常规的非根治性治疗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耐药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16s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微生物组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肝脏与口腔、肠道菌群的联系逐渐明确,口腔与肠道的菌群调控为该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综述了口-肠-肝轴的微生物理论基础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上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32例住院患者黄芪建中汤(黄芪15g,桂枝、白芍各9g,生姜、炙甘草、饴糖各6g,大枣12枚,仙鹤草30g,茜草15g;头晕乏力明显加白术、当归各15g;畏寒加制附片(先煎)9g;失眠心悸明显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炒枣仁30g;反复出血加重仙鹤草、茜草用量),1剂/d,水煎6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46%。[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胃癌术前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相关生物学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以胃癌患者术前的中医四诊信息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如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标志物、CT、MRI等)为自变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中医辨证初始模型,后以中医证型为潜变量,以四诊信息及检测指标为外显变量,验证生物学指标与辨证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SEM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胃癌术前个体综合辨证模型中各证型的鉴别性指标及预测性指标主要为:(1)肝郁脾虚证:NEU、头晕、心率、精神紧张、焦虑、心下痞满、脉弱、尿胆原8个指标;(2)脾虚证:嘈杂不适、食欲不振、形体消瘦、GB、胃脘喜温5个指标;(3)肝胃不和证:舌质淡、嗳气反酸、胃脘痛有定处、TP4个指标。(2)胃癌术前群体综合辨证中各证型的鉴别性指标及预测性指标主要为:(1)气血两虚证:焦虑、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胃脘隐痛、心下痞满、腹部压痛、舌质淡、面色萎黄、嘈杂不适、头晕、苔薄白、四肢无力、胃脘痛有定处、胃脘喜按、语声低弱、脉弱、卡氏评分、BUN18个指标;(2)肝胃不和证:气短、嗳气反酸、心烦、呃逆、LDH、CREA、DBIL、AST、TBA9个指标;(3)肝郁脾虚证:腹腔引流液为黄绿色胆汁样液体、多梦、心悸、精神紧张、胸脘胀闷、胃脘喜温、IBIL7个指标;(4)肝胃虚寒证:喜热饮、痛窜胸胁、胸胁苦满、胃脘喜温、胃脘疼痛、胃脘喜按、语声低弱、RBC8个指标。结论:构建并验证了胃癌术前的个体和群体的辨证模型,并通过模型拟合的优劣验证了含有相关生物指标的辨证标准,为其它疾病及潜证辨证标准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王克穷教授谙熟经典,擅用经方,认为乳腺癌临证以脾虚肝郁居多,选方遣药时应明辨主证在先,次证居后,法当培补中土为主,佐以疏肝。遵循逍遥散守正创新,在方药组成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药物剂量,重用方中补脾药物茯苓65~250 g,白术45 g,衍生逍遥散2号治疗脾虚肝郁证之乳腺癌,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王克穷教授强调病有轻重缓急,先证而治,顿挫病势,防止传变是治患精髓。通过审症求因-先证而治辨治脾虚瘀热互结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验案,彰显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诸多症状并非施一剂重方,针对刻下最痛苦之症状,使之缓解后再着手次要症状。女,26岁,经前期乳房胀痛3年,加重20d。乳房胀痛,甚者乳头不敢沾衣,胃脘坚胀,食难用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发青,面颊及额头有少许脓疱,硬结,烦躁易怒,入睡困难,睡则夜梦烦多。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外观正常,无乳头凹陷、溢液及橘皮样改变,双乳可触及腺体及包块,有压痛,尤以左乳外上象限为著,痛甚连及后背;腹部平软,心下痞硬,腹力偏强,左侧少腹急结;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观其脉症,属瘀热互结,肝郁脾虚,用逍遥散似有病重药轻之嫌,尊"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二方合用(生半夏65g,干姜45g,黄连15g,黄芩45g,甘草~炙30g,大枣12枚,人参45g,大黄60g,芒硝30g,桃仁20g,桂枝30g。2剂。水煎500m L,早中晚温服),重药轻投,下瘀血,除痞满,诸症自缓。二诊易上方为逍遥散合止痉散(柴胡、当归、白芍各20g,茯苓、白术各40g,甘草~炙10g,煨姜1块,薄荷8g,全蝎15g,蜈蚣3条)3剂,水煎300m L,早中晚温服,舒肝理气,柔肝止痉以再挫病势;三诊止痉散加入生半夏、夏枯草、连翘各30g,12剂,清体内之实热以收功。诸恙若失,面颊及额头有少许脓疱,硬结已无,体重增加,双乳柔软丰满。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过程常遵循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过程。肠-肝轴是由肠道菌群与门脉系统、胆管系统组成的双向肠肝交流体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基于肠肝交互循环,影响着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尽管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患者的生存情况仍然不尽人意。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紊乱,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这也可能是慢性肝病向肝癌进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添加益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粪菌移植等方式调节肠道菌群,重塑肠道菌群稳态,能有效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及维持机体健康,为肝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肠道菌群在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一过程中的相关作用及其对肝癌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