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株EC109中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ncRNA)和mRNA表达谱,初步预测与TSA作用相关的ncRNA和mRNA。方法:采用MTT、细胞周期等方法检测TSA的效应;运用应用芯片技术分别检测TSA处理前后EC109细胞中ncRNA和mRNA表达谱变化,并对差异ncRNA和mRNA表达谱进行整合分析。结果:TSA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发生。芯片检测共发现461个ncRNA和758个mRNA显著性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涉及红比霉素、阿霉素代谢过程、氧化还原、核小体的装配、染色质结构组织和端粒的结构组织等。通过数据库分析预测及整合分析,得到了361个ncRNA-mRNA靶基因对。结论:差异表达的ncRNA和mRNA对TSA的生物学效应密切关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笠  郭佳  成琼  罗纪聪 《重庆医学》2021,50(4):714-716
目的 构建基于IKAP理论的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模式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肾内科130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与试验组(n=65),对照组按常规培训模式,试验组运用基于IKAP理论的腹膜透析患者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出院考核情况、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和3个月并发症(腹膜炎、渗漏、导管堵塞、导管移位、容量负荷)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时,试验组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腹膜炎、渗漏、导管堵塞、容量负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IKAP理论运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培训,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加强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增
加。伴随CKD的进展,围透析期的患者死亡风险达到峰值,并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管理围透析期贫血
是降低CKD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文章将围绕评估、预防以及治疗等要素总结围透析期贫血的管理要点,以期为临床
医生更好地管理围透析期贫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增 加。伴随CKD的进展,围透析期的患者死亡风险达到峰值,并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管理围透析期贫血 是降低CKD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文章将围绕评估、预防以及治疗等要素总结围透析期贫血的管理要点,以期为临床 医生更好地管理围透析期贫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比较血液透析治疗中2组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和肝素钠注射液组均有良好的抗凝效果,抗凝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8.2%(χ^(²)=0.000,P=0.992);透析期间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2组间动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5.333,P<0.001)、2h(Z=-10.317,P<0.001)、3h(t=-12.733,P<0.001)和透析结束(Z=-6.796,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组静脉端的ACT值比较在透析1h(t=-17.833,P<0.001)、2h(t=-15.604,P<0.001)、3h(Z=-10.066,P<0.001)和透析结束(Z=-4.399,P<0.001)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血液透析结束后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Z=-4.971,P<0.001)和凝血酶时间(Z=5.770,P<0.001)影响小于肝素钠注射液组;甲磺酸萘莫司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钠注射液组(χ^(²)=15.239,P<0.001)。结论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的抗凝效果非劣效于肝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普通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介入时机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脓毒症致AKI患者,分为早期肾脏替代治疗(RRT)组(n=61,RIFLE受损期启动CRRT)与延迟RRT组(n=59,RIFLE衰竭期启动CRRT).比较两组28 d死亡率和治疗5 d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 早期RRT组治疗5 d后Scr、BUN、IL-6水平及第28天死亡率均低于延迟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RRT可以有效缓解脓毒症患者的肾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β-连环素互作蛋白1(β-catenin-interacting protein 1,ICAT)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转录活性调控中的作用及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方法 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用常规葡萄糖浓度(5.5 mmol/L,对照组)和高糖(30 mmol/L,高糖组)培养48 h,检测PPARγ、ICAT和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观察过表达ICAT和敲减ICAT及β-catenin对上述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物平滑肌动蛋白d(α-smooth muscular actin,α-SMA)表达水平.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可诱导系膜细胞表型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上调以及系膜细胞增殖;高糖培养虽对系膜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但可使PPARγ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可抑制系膜细胞ICAT表达和促进β-catenin表达;过表达ICAT可部分升高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在常规糖浓度条件下,敲减ICAT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敲减β-catenin表达,同样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高糖培养条件下,过表达ICAT可抑制系膜细胞α-SM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结论 ICAT可能是PPARγ转录活性的重要调控分子之一,并参与介导了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随访频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效果,以探索最佳随访管理方法。方法分析该院慢性肾病管理中心2016年6-12月入组,随访时间大于18个月的141例患者的资料,分为A组(每月随访组)、B组(每3月随访组)、C组(3月以上随访组)共3组,分别为51例(36.2%)、56例(39.7%)、34例(24.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Kruskal Wallis检验法比较3组患者入组时、随访12个月和随访18个月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结果随访12个月时,A组、B组、C组间eGFR、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波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尿酸波动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时,A组与B组比较,eGFR、尿酸、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波动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eGFR、尿酸、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波动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尿酸波动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波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脏病随访管理中,每月随访患者病情控制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肾泻浊汤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 、对照组4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泻浊汤治疗,2组均治 疗6个月后进行评价,比较2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肾功能指标变化、残余肾功能以及尿量变化、血浆内皮素(ET)水平。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组患者BUN、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UN、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RRF及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但对照组RRF及尿量下降程度更加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 后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泻浊汤可有效改善尿毒症血液透 析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有效降低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外科开腹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自愿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3例采用彩超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A组),149例采用外科开腹手术置管术(B组).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临床成功率、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早期腹膜炎发生率、晚期出口及隧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的导管临床成功率和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均高于B组.但2组患者在术中并发症、导管移位、管周渗漏、腹壁疝、腹透管堵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更安全、更有效,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开腹置管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