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电除颤后纤维连接蛋白在窦房结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选取尸体解剖标本中接受过电除颤者设为电除颤组;仅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而未接受电除颤者设为复苏组;未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术或电除颤者设为对照组.窦房结取材,分别行H-E及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窦房结中纤维连接蛋白平均光密度值.结果:电除颤组窦房结中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复苏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除颤后窦房结形态改变,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电除颤对窦房结的形态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均有影响,死因分析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30例子宫内膜增生期改变标本的CD146以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PR表达情况,使用SPSS 17.0对实验数据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CD146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组、子宫内膜息肉组;CD146及PR表达与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6表达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CD14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但CD146表达异常与PR缺失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致猝死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3~2009年荆州地区5例AD猝死病例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并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 5例猝死者,年龄分布35~65岁,平均53.5岁;检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例,有高血压病史者4例,最初大多表现非心血管病症状.结论 AD致病因素复杂,初始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漏诊,对患有粥样硬化病变、高血压及Marfan综合征的患者应保持警惕,并早期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4.
乳腺错构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5例乳腺错构瘤的病理切片做常规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错构瘤发病年龄18~51岁,均为女性;左侧乳腺14例,右侧乳腺11例,均单发;多为无痛性肿块,肿块有完整的包膜,组织学由纤维、脂肪及乳腺导管和小叶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结论:乳腺错构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及术后易引起误诊,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myocardial connexin 43,Cx43)表达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挑选长江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10~2012年尸体解剖案例26例,分为2组,每组各13例。①实验组:男9例,女4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4.7岁,均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②非心源性死亡对照组:男7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8.8岁。每例心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取材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肌的Cx43染色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肌Cx43阳性颗粒数分布于心室肌细胞内或细胞侧-侧连接处;对照组心肌Cx43阳性颗粒数分布于闰盘。定量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Cx43蛋白染色阳性的面积和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平均光密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者心室肌Cx43蛋白的分布发生明显改变,甲亢性心脏病的猝死可能与Cx43的分布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猝死者心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其与猝死的关系。方法:挑选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2009-2011年尸体解剖案例2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①HHD组: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年龄56.5岁;均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猝死。②非心源性死亡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为40-53岁,平均年龄46.8岁。每例心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取材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肌的Cx43染色情况。结果:HHD组心肌Cx43阳性颗粒数量显著减少,着色明显减弱,部分呈颗粒状,且分布于心室肌细胞内或细胞侧-侧连接处;对照组的染色未见明显变化。定量检测并经统计分析发现,HHD组Cx43蛋白染色阳性的面积和平均光密度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猝死者心室肌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猝死可能与Cx43的表达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对比40 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以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TNF-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P70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组人群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s = 0.810,P < 0.05);甲状腺癌组织中HSP70 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 < 0.05);3组人群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状腺癌组织中TNF-α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均< 0.05)?结论:HSP70?TNF-α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HSP70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明显相关,提示HSP70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黏附和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碱对SGC7901细胞黏附和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50,100,250和500 mg/L苦参碱作用SGC7901细胞24 h后,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率,划痕损伤实验(Wound healing assay)检测迁移速度,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观察苦参碱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PKA试剂盒检测PKA活性。结果:5,50,100,250和500 mg/L苦参碱处理24 h后,SGC7901细胞黏附率分别为78.56%,44.28%,42.48%,39.75%和31.54%,总体呈下降趋势,50 mg/L组与5 mg/L和500 mg/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100 mg/L和250 mg/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0 mg/L苦参碱作用24 h后SGC7901细胞迁移速度显著降低(P<0.01),Transwell培养体系中,苦参碱组上层迁移到下层的细胞明显少于不加苦参碱组(P<0.01),且PKA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苦参碱能抑制SGC7901细胞黏附和运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有关血管新生的调控,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的研究,已在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开展,由此构成了“微血管医学(Microvascular medicine)”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研究发现骨髓和外周血中的血细胞能为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