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的教学改革,本项目在“5+3”医学生中进行了针对感官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新体系建设。根据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结合目前临床技能教学的现状,项目整合了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及皮肤科的基础与临床教学内容,设计了新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其中包括编写新的教材,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由专门的教学组负责实施,培训方式包括模拟训练和床旁实战训练,考核方法包括操作能力考核和临床病例考核,培训内容则涵盖各专业常规操作技能。经过实践运用,证实该培训体系能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熊健霞  王萍  李成媛  陈小利  蔡涛 《重庆医学》2021,50(22):3900-3904,3911
目的 分析玫瑰痤疮患者合并恶性肿瘤风险大小.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NKI数据库,收集所有研究玫瑰痤疮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截至2020年11月,由2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结果 共纳入3个病例对照研究和4个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玫瑰痤疮发生消化道肿瘤的风险低于对照人群[OR=0.91,95%CI(0.83,0.99),P=0.03].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玫瑰痤疮会增加乳腺癌[HR=1.08,95%CI(1.00,1.16),P=0.04]和非黑素瘤恶性皮肤癌(NMSC)[HR=1.32,95%CI(1.14,1.53),P<0.05]的患病风险,玫瑰痤疮患者发生肝胆癌、肺癌、甲状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的风险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玫瑰痤疮患者发生NMSC和乳腺癌的风险增高,发生消化道肿瘤的风险降低,而与肺癌、肝胆癌、甲状腺癌、MM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探究在面部痤疮患者中应用红蓝光联合水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6月我 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面部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 组实施单纯红蓝光治疗,研究组实施红蓝光联合水杨酸治疗,比较两组痤疮症状评分、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4周后痤疮GAG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研究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结论 在面部痤疮患者中应用红蓝光联合 水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痤疮症状,有利于减轻其不良情绪,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 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外科     
  相似文献   
6.
Bowen病( BD)、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 Paget病 (PD)是 3种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有关这 3种肿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P糖蛋白( P- glycoprotein)系由多种耐药基因 mdr编码的产物,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BD 16例、 SCC22例、 PD 18例共 56例皮肤肿瘤患者皮损中 P糖蛋白的表达,对 P糖蛋白与皮肤肿瘤的发病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收集 1991~ 1999年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科的石蜡包埋组织块 56份,其中 BD 16例,男 9例,女 7例,平均年龄 45岁…  相似文献   
7.
8.
干扰素具有抗感染和增强人体免疫监视的作用,有天然来源和通过重组DNA技术而人工获得两种。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多种皮肤病、皮肤肿瘤和  相似文献   
9.
尼克霉素 Z与氟康唑或特比萘芬抗白念珠菌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HIV感染者的增多,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迅速增加。为了提高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的发生,我们进行了尼克霉素Z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体外抗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体外联合用药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实验菌株:本实验20株白念珠菌均分离自临床患者,纯化后以奶粉吐温琼脂法犤1犦鉴定。2.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CZ)原粉由重庆医药工业研究所提供,特比萘芬(TBF)原粉由山东齐鲁制药厂提供,两药各先溶于少许二甲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pRb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16、p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16、pRb蛋白在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59.5%和0、45.2%,两者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鳞癌中p16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者(P<0.05),pRb的表达与之相反;皮肤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5),pRb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p16、pR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