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579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川  万光明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9):1473-1477

眼静脉空气栓塞(OVAE)是玻璃体切割手术中一种罕见的致命并发症。因手术部位靠近心脏且位于心脏上方,OVAE可能是所有手术中引起静脉空气栓塞(VAE)最严重的。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发展,免缝合状态的灌注套管可出现向外滑动,使得灌注气体进入脉络膜上腔,导致涡静脉撕裂。玻璃体腔气体灌注时,外伤及脉络膜黑色素瘤手术导致的脉络膜血管伤口暴露于气体中,这使得加压气体可能通过撕裂的涡静脉或异常的脉络膜静脉开口进入循环系统导致OVAE。目前OVAE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在不断完善,但多数玻璃体视网膜外科医生和麻醉医师仍不了解该医源性并发症。提高对OVAE的认识将有助于早期发现该并发症,进而做出及时处理,同时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通过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可不断优化OVAE防治原则。充分认识OVAE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关注 OVAE继发性病变的特征以及重视多学科间的合作有助于OVAE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3.
刘丹青  魏巍  王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334-1336
目的:探究不同眼球按摩方式干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对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及视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81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家属眼球按摩方式干预,观察组41例应用常规干预结合自行眼球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疼痛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 m后,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黄斑水肿、前房出血、低眼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视力增加≥0.2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成功率、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经自行眼球按摩结合常规干预,可控制患者眼压水平,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生成率,提升视力增加0.2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干预模式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眼科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对患者实施干预。记录两组的治疗依从率、治疗成功率、术后眼压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眼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眼部护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及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职能、精神心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婧  郝尚巨  王晶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382-1,384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n=42)和观察组(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n=4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眼表症状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P<0.05);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 m眼表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6 m观察组眼表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泪管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眼表症状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佳,临床疗效及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正>白内障属于中老年常见疾病,且社会进入老龄化后,我国白内障群体数量呈上升趋势~([1])。当前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为手术法,手术疗法具有创伤性较低、视力散光较小等优点,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视力~([2])。同时应当注意到患者视力的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当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护理是一项新型护理方法,在肿瘤疾病护理中被广泛运用,该方法强调护理的小组协作性,通过全面的、专业化的护理为患者提供服务,帮助患者康复~([3])。本研究主要探究为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MDT协作护理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577 nm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确诊的急性CSC 45例(54只眼)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29只眼)进行577 nm微脉冲激光光凝,B组,22例(25只眼)进行传统激光光凝。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视网膜下液(SR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前、治疗后1及3个月,两组之间BCVA、CMT及SR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中,A组眼底检查及OCT检查中均未发现激光斑或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而B组眼底检查中13只眼(52.00%,13/25)可见激光处脱色素改变或轻微色素上皮增生,OCT检查中6只眼(24.00%,6/25)可见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不规则样改变或缺损。结论:577 nm微脉冲激光及传统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急性CSC均有效,可提高患者BCVA,降低CMT及SRF,但577 nm微脉冲激光损伤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SD大鼠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动物模型,检测Rho/Rock通路中的关键因子RhoA、Rho激酶Ⅰ(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Ⅰ,Rock Ⅰ)和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ed myosin light chain,p-MLC)在PCO中的表达.探讨Rho/Rock通路在PCO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d)和实验组(3d、7d、14 d、28 d),每个时间点各6只.所有大鼠(右眼)均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术眼前节的炎症反应及PCO发生情况.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房水中TGF-β的表达.处死大鼠后摘除眼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Rock Ⅰ、p-MLC在晶状体后囊上的表达.结果 随着术后观察时间的推移,PCO混浊程度逐渐增加,HE染色显示晶状体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移行.对照组术后0d、3d、7d、14 d、28 d房水中TGF-β的表达量分别为(37.28±1.31)μg·L-1、(40.29±3.17) μg·L-1、(42.12±3.45) μg·L-1、(60.42±4.75) μg·L-1、(68.69±8.06)μg·L-1,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158,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0d、3d、7d、14 d和28 d晶状体后囊膜上RhoA蛋白相对表达量(RhoA/GAPDH)分别为1.00±0.00、1.49±0.01、1.57±0.03、1.77±0.02和1.97±0.02,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546,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k Ⅰ蛋白的表达量(Rock Ⅰ/GAPDH)分别为1.00±0.00、0.35±0.12、1.42 ±0.14、1.78±0.09和1.95±0.14,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42,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ML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MLC/GAPDH)分别为1.00±0.00、1.44±0.08、1.47±0.13、1.63±0.10和2.12±0.20,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4.313,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hoA、Rock Ⅰ、p-MLC在PCO形成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多,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与PCO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发于婴幼儿,可损害患儿视力、眼球,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有很大关系,遗传性RB占所有病例的45%。RB的治疗和预后取决于疾病的初始阶段,当疾病被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存活率超过95%,当RB在晚期发生眼外播散时,存活率低于50%。因此RB的治疗重点是通过早期肿瘤的监测和预防挽救患儿生命,其次要目标是保存眼球,并最大水平地保留视力。对RB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通过基因筛查、监测查找特异性靶点,对提高患儿的生存率、研究RB靶向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醛糖还原酶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转染组,后两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构建含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iRNA的质粒并利用慢病毒转染入转染组大鼠体内。造模后4周、8周、12周,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造模后9周,禁食6 h,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造模后12周,处死全部大鼠后,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凋亡情况,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醛糖还原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的表达,RT-PCR检测视网膜中Bcl-2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造模后4周、8周、12周,转染组和模型组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造模后12周,转染组大鼠体质量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4周、8周、12周,各组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转染组和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模型组和转染组大鼠在口服葡萄糖后30 min时,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在120 min时分别下降至最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模型组和转染组的视网膜神经元凋亡指数、醛糖还原酶活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且转染组均高于模型组(均为P<0.05)。模型组和转染组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转染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结合受体后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元凋亡,进而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