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4例青年(≤40岁)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住院的老年(≥60岁)肺癌患者73例作为老年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肺部合并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青年组以女性、腺癌、Ⅳ期、无合并症为主。结论与老年肺癌患者相比,青年肺癌患者中以女性、腺癌,Ⅳ期为主,并且合并症较少;青年肺癌确诊时多为晚期,恶性程度高,更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对其疾病特征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Mina53和H-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各80例,分为病灶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样本中Mina53和H-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ina53和H-钙黏蛋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ina53和H-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病灶组中呈阳性高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ina53和H-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与结肠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肿瘤病灶分化程度增高和TNM分期增加,Mina53和H-钙黏蛋白阳性率相应增高(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灶Mina53和H-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病灶(P0.05)。在年龄和性别也有明显的差异(P0.05),男性及年龄48岁人群的Mina53和H-钙黏蛋白阳性占比高于女性和年龄48岁的人群。结论:Mina53和H-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阳性高表达,表达水平与病灶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征象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S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12例共发现肺内病变14处,其中10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合并肺内转移).8例呈类圆形,3例呈椭圆形,1例呈不规则团块状.4例边缘较光滑(2例伴浅分叶);8例边缘不光整,其中7例伴深、浅分叶,4例伴“毛刺征”,6例伴“棘突征”.5例病灶周围伴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12例病灶CT平扫密度不均,其中1例伴点状钙化,2例见厚壁空洞形成,1例见空泡征.增强扫描动脉期8例呈轻至中度环状强化,3例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呈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各病灶均呈持续强化.结论 原发性PSC的CT表现多具有肺癌和肉瘤的双重特性,典型表现为伴有分叶或毛刺的较大类圆形肿块,增强后呈厚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孟鲁司特钠,6个月以下2.5mg/d,6个月以上4mg/d,每晚服用1次,疗程至症状和体征消失,观察喘憋、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并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例数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喘憋、肺部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喘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02月—2012年1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ITP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15mg/d,连续7d,治疗无效,继续应用地塞米松15 mg/d最长至28 d,第8天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104 U,皮下注射,1次/d,根据血小板恢复情况用7~14 d.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最长治疗28 d.治疗结束后,计算两组达到血小板良效的平均时间和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达到血小板良效的平均时间为(17.88±3.67)d,对照组为(21.63±5.7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发生头晕、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骨质疏松、血糖升高、高血压、恶心、呕吐、纳差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2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优于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埃克替尼和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盐酸埃克替尼和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单药及联合用药处理A549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EGFR蛋白及EGF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单药盐酸埃克替尼组和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具有更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均< 0.05);联合用药组及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单药组EGFR蛋白及EGFR 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及盐酸埃克替尼单药组有明显升高(P均< 0.0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与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联合用药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协同抗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升高了EGFR mRNA及EGFR蛋白的表达,从而更有利于盐酸埃克替尼发挥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途径根治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根治术)与对照组(n=43,行经胸前入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血钙水平、甲状旁腺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3天,两组患者血清中的PTH、血钙水平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患者PTH、血钙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低PTH、低血钙、症状性低血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95%,与对照组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根治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且对甲状腺癌患者PTH、血钙水平的影响低于经胸前入路根治术,但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经胸前入路相似,因此需要医师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手术条件选择较为合适且伤害较小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现状以及相关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诱导缓解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致病菌和相关易感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期院内感染率为4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和消化道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3%。≥60岁年龄患者感染率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细胞计数<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14 d患者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易发生院内感染,应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应尽早使用升粒细胞药物,以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16例肾癌均为单侧单发,其中实性8例、囊实性6例、囊性2例。10例肾癌表现为相对乏血供。实性乏血供肾癌的强化特点为皮质期呈轻度、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实质期强化密度略减低或无明显变化,无延迟强化趋势。8例实性病变中5例突入肾窦,2例出现环状钙化。4例囊实性肾癌实性部分及壁结节血供较丰富,强化节律与富血供实性肾癌相近。2例囊性肾癌囊壁厚薄不均,均可见“浅分叶”,1例与肾实质交界区可见低强化软组织密度影。弥漫浸润型肾癌1例,边界不清,类似炎性病变,轻度强化,肾脏边缘可见棘状突起,伴肾周筋膜增厚、桥隔增粗及肾门旁淋巴结肿大。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形式多样,需结合形态和强化特征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可全面显示病变,发现有价值的细节,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使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后患者骨髓和血液中砷的浓度,分析砷暴露及暴露时间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对30名砷暴露患者及28名非砷暴露患者进行调查,对30名暴露者,其中包括砷暴露1年半以上(13人)、一年半以内(17人)以及未暴露组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随机抽取7名暴露者,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骨髓和血液中砷代谢产物,对其骨髓和血液中砷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7例暴露组患者的骨髓与血液中砷浓度对比,骨髓砷浓度(7.99±0.15)μg/L;血液中的砷浓度(7.98±0.15)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暴露一年半以上,暴露一年半以内及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t检验的方法,其两两之间进行比较发现暴露一年半以上组与暴露一年半以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治疗ALP,砷可以到达骨髓并进行缓慢代谢,且在骨髓中的代谢与在血液中基本相同,随着暴露时间间隔的延长砷浓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