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赵月臣  马兰 《陕西中医》2020,(2):174-179
目的:研究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对脑血流灌注及血清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丁苯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瘀阻络方,两组均治疗28 d。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指标(双侧脑动脉峰流速及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统计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情况,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71.74%(P<0.05)。观察组治疗后PI、CVR、双侧动脉各流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血清6-k-PGF1a、Hcy、sICAM-1指标具有较好改善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测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检查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98例,异常检出率为83.05%;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17例,异常检出率为2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但左右侧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彩超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测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SSS)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筛选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并应用针灸及氟西汀治疗。结果显示针灸及氟西汀治疗PSD患者均有效,但针灸较氟西汀显效快,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针灸与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及脑卒中患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SSS)量表评估脑卒中患,筛选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并应用针灸及氟西汀治疗。结果显示针灸及氟西汀治疗PSD患均有效,但针灸较氟西汀显效快,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佟菲 《当代医学》2022,28(6):34-36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Fugl-Meyer评分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39/44),高于对照组的72.7%(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为(92.7±3.3)分,高于对照组的(81.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NIHSS评分为(3.24±1.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6±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提高运动能力,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生活,恢复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智明  王风蕾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61-1361
患者男,72岁,有高血压病史7年。因晕厥伴双下肢无力2h入院,来院后神志转清,但反应迟钝、少言寡语、淡漠、摸索,尿失禁,能回答简单问题。查体:缄默不语、痴呆状,频繁打哈欠及呃逆,多次询问能回答姓名及年龄,之后缄默不语,记忆力、计算力检查不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 m,光...  相似文献   
7.
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对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佟菲 《当代医学》2021,27(23):135-136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伪线圈假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缓解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CT、FDG等检查技术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期就诊的疑似神经系统副肿瘤患者52例使用PET/CT、FDG全身显像技术进行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将获得的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放射学随访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放射学随访为金标准,评价PET/CT、FDG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PET/CT、FDG全身显像诊断PNS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100%、93.3%、96.4%。结论:使用PET/CT、FDG全身显像技术诊断PNS患者准确率较高,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发现和确诊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左光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45-3846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0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笔者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心脏病、性别和年龄等有关。结论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对积极预防此疾病有促进作用,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