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冰  谢汝佳  洪琴  张成俊  杨勤  程明亮 《肝脏》2012,17(8):558-561
目的观察肝组织中微小RNA200(miR-200)家族成员在慢性肝损伤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2、4、6、8周处死大鼠测定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miR-200a、b、c、141、429mRNA表达变化。结果模型各组大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周模型组肝纤维化明显,8周模型组肝组织中miR-200a、b、c、141、429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miR-200s在慢性肝损伤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提示其参与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频率变化为指标分析神经脉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神经过程的变化规律,但是,由于平均也致使部分有用信息耗失。在视觉系统研究中,近年注意到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分析神经脉冲,其中一种方法是非序列脉冲间隔分析。本文报告应用这一技术分析清醒活动树鼩上丘神经元单位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中性蛋白酶2(calpain2)及其抑制剂calpastatin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他们在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4、8周组和肝纤维化4、8周组,每组各10只。肝纤维化组按0.3 ml/100 g体质量皮下注射40% CCl4植物油溶液,每隔3 d注射1次,造模时间分别为4周和8周;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等量植物油溶液。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alpain2、calpastatin及活性caspase3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calpain2及calpastati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肝纤维化4周组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及calpastatin蛋白的表达与正常4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纤维化8周时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的表达明显增加,而calpastatin的表达明显减少;real-time PCR检测发现肝纤维化4、8周组大鼠肝组织中calpain2 mRNA表达较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calpastatin mRNA的表达在肝纤维化8周组明显减少(P<0.01);此外,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发现肝组织中活性caspase3的表达在肝纤维化4周时已明显增加,肝纤维化8周时达高峰;同时TUNEL法检测发现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的数目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增加(P<0.01)。结论:calpain2与calpastatin在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提示他们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饮水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50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亚砷酸钠组(iAs3+组,300 mg/L)、砷酸钠组(iAs5+组,300 mg/L).10个月后处死小鼠,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B);部分肝组织进行HE染色;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及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 ALT在对照组(36.67±3.51)、iAs3+组(61.46±13.85)和iAs5+组(43.31±4.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9,P<0.05);iAs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s5+组与对照组、iA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在对照组(135.00±20.42)、iAs3+组(510.86±59.01)和iAs5+组(258.93±2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327,P<0.05);GLB在对照组(20.86±0.61)、iAs3+组(26.94±3.73)和iAs5+组(24.59±5.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00,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肝组织中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再生,TIMP-1 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37,P<0.05).结论 TIMP-1基因在水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损伤、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大鼠肺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和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5 mg/kg)诱导肺纤维化,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次日起治疗组大鼠给予丹芍化纤混悬液(0.8 g/kg/d)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第28 d处死各组大鼠,计算肺系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肺组织CTGF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系数明显增加,肺组织胶原沉积明显,羟脯氨酸含量、CTGF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肺系数明显降低,肺组织胶原沉积有所减轻,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CTGF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丹芍化纤具有较好的抗大鼠肺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下调肺组织内CTGF的表达,从而延缓甚至抑制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肾脏纤维化过程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但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促进纤维化的因素,为正调节因素;另一方面是抗纤维化的因素,为负调节因素.近年来,发现了一些肾脏纤维化的内源性负调节因素,比较公认的有肝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核心蛋白聚糖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本文旨在对这四种负调节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16启动子区CPG岛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甲基化的情况和意义。方法分别采集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外周血标本各51例和52例,采用酚一氯仿法提取D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将基因组DNA变性成为单链,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单链DNA,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不变。设计针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最后经凝胶电泳检测目的片段。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对照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94.1%(48/51)和71.1%(37/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16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燃煤型砷中毒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川芎嗪(TMP)与川芎嗪和左旋精氨酸(L—arg)联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尾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MI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MP治疗组、TMP与L—arg联合治疗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梗死时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K、TnT浓度、心肌组织MP0浓度有明显升高(P<0.01),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TMP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值均<0.05)。结论TMP与L—arg合用可通过多种环节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和降低白细胞的浸润,对治疗AMI有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30-834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定向发育为CD+34/ Sca-1+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的实验方法.方法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IL-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分阶段首先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胚胎体(embryoid body,EB),然后分别观察EB细胞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和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中进一步分化为HSC的情况.结果VEGF联合其他细胞因子能有效促进EB中HSC的形成,CD+34/ Sca-1+细胞数高达(13.72±1.92)%.收获此阶段的EB进一步诱导发现,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造血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在甲基纤维素中CD+34/ Sca-1+细胞数最高只能达到(20.52±2.78)%,而基质细胞中CD+34/ Sca-1+细胞数可达(34.60±3.71)%(t=5.26,P<0.001)以上,且来自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造血分化细胞在造血集落培养时能形成类型和数量更多的造血克隆.结论使用VEGF联合SCF、IL-3、IL-6、EPO分阶段诱导ESC形成富含CD+34/ Sca-1+细胞的EB,并进一步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扩增,是体外诱导ESC发育为HSC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勤 《贵州医药》2000,24(5):282-283
目的 观察阿斯匹林在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株有无确切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小鼠乳腺癌细胞株(HC-11)与不同浓度的阿斯匹林共同培养,于培养后24、48、72小时分别作细胞计数,并计算IC50。结果 阿斯匹林对HC-11有明确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此作用与阿斯匹林的用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提示阿斯匹林在乳腺癌的化学预防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