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珊  杨英捷 《贵州医药》2023,(5):692-693
目的 了解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表现,提高对盆腔结核的认识及诊断。方法 收集整理14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式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女性盆腔结核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低热、月经改变、消瘦、乏力、不孕等,症状不典型,常易被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或卵巢肿瘤疾病。结论 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医师应注意其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的特点,综合判断,对比分析,提高对盆腔结核的诊断率,加强对盆腔结核的认识,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梅毒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宫颈癌合并梅毒拟手术患者的处理方法及预防,为宫颈癌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宫颈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TPHA)阳性的发病情况及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672例,其中宫颈癌329例,子宫内膜癌181例,卵巢癌123例,其他30例,共发现合并梅毒患者40例,其中宫颈癌合并梅毒患者34例。宫颈癌鳞状细胞癌患者297例,腺癌28例,腺鳞癌3例,其他类型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合并梅毒患者34例,其他病理类型没有;Ⅰb期合并梅毒患者多见;30~39岁、40~49岁年龄段患者为高发年龄。民工和无业人员占91.18%。结论:宫颈癌合并梅毒的患者,要给予重视,同时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预防医源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3.
Wistar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安全?高成功率的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50 min后松开,于伤后第3?5?7天取肾,经一系列处理后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是否出现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抗原及该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该法造模成功率达93.3%,实验组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Kim-1抗原表达率上升,同时该细胞有明显细胞形态学改变(P > 0.05)?结论: 应用微型动脉夹夹闭Wistar大鼠双侧肾动脉可制备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且成功率高?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7份宫颈癌组织和12份正常宫颈组织中MRP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MRP mRNA的表达为0.20±0.11,宫颈癌组织中为0.51±0.28,宫颈癌组织MRP基因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t=6.04,P〈0.01)。MRP表达在肿瘤直径、有无淋巴转移、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及不同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P基因可能参与宫颈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检测其表达对制订治疗方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Chen FM  Jiang XN  Shi JQ  Yan B  Ren DS  Gu J  Li DB  Zhang Y  Shen J  Liang J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0):2864-2868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表达CD133和CD34抗原细胞的影响及抗原分布,为肾成体干细胞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手术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约50 min后再次开放血流,形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第3、5、7大取肾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肾损伤因子(KIM)1、CD34、CD133、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抗原表达及其阳性表达的该细胞亚群的分布及时间变迁.对照组除不夹闭肾动脉外,其余操作同实验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KIM-1和CD13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肾皮质,CD34、Brdu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术后第3、5、7天,KIM-1及CD133抗原阳性表达强度为先增加再减少(KIM-1为40.3%±3.2%,57.5%±3.8%,24.3%±1.4%;CD133为23.4%±2.2%,34.3%±3.1%,16.6%±1.8%);CD34抗原为术后逐渐减少(56.0%±4.8%,44.2%±2.2%,28.8%±1.0%);Brdu抗原为术后逐渐增加(10.0%±1.1%,36.0%±4.2%,48.8%±5.0%).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之后,肾皮质中表达KIM-1和CD133抗原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激发肾髓质中表达CD34抗原和Brdu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继发增殖再生.肾髓质区有类似于上皮干/祖细胞抗原CD34和增殖抗原Brdu的细胞存在,提示很可能增殖和分化过程由髓质向皮质迁移,为探索肾成体干细胞研究及肾单位的组织重建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下经皮双肾造瘘术在妇科肿瘤术后治疗膀胱阴道瘘(VVF)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贵州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经妇科检查、膀胱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膀胱阴道瘘患者3例,均接受介入下经皮双肾造瘘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再次行常规手术治疗。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7min),出血量15~40ml(平均27ml),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8d)。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无一例出现漏尿和再次置管。结论:介入下经皮双肾造瘘术治疗膀胱阴道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最佳筛查方法。方法:分别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阴道镜检查及VIA+VILI+阴道镜,4种方法对128名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筛查,结合病理学检查分析各组诊断符合率。结果:TCT检出阳性7例,VIA+VILI阳性14例,阴道镜检查阳性12例,VIA+VILI+阴道镜阳性8例;最后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符合率分别为TCT71.43%,VIA+VILI 35.71%,阴道镜41.67%,VIA+VILI+阴道镜62.50%;TCT与VIA+VILI和阴道镜比较P〈0.05,与VIA+VILI+阴道镜比较P〉0.05,VIA+VILI和阴道镜比较P〉0.05,但与VIA+VILI+阴道镜比较P〈0.05。结论:VIA+VILI与阴道镜联合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的筛查中更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5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分为尿潴留组和非尿潴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手术范围、病理类型、有无尿路感染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6.53%;尿潴留组患者年龄(52.51±5.32)岁,非尿潴留组患者年龄(41.36±7.29)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潴留组术中出血量(747±417)mL,非尿潴留组术中出血量(531±325)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组尿潴留发生率为6.92%,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路感染组尿潴留发生率为70.00%,非尿路感染组尿潴留发生率为0.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手术范围、术中出血量及尿路感染等是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在宫颈癌中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47例宫颈癌组织中LRP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耐药基因LRP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6%)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5.0%)(P<0.05);宫颈癌组织中LRP mRNA表达水平(0.58±0.29)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17±0.14)(t=7.57,P<0.01);宫颈癌组织中LRP表达在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原发性耐药现象;LRP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在宫颈癌对顺铂的原发性耐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60例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注射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护理观察发现,实验组术后淋巴液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且引流时间短,可较早的拔出引流管。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配合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于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好,通过严密的护理观察,能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