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6篇
  4篇
中国医学   7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Kalman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微波提取动力学特征, 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表征。方法: 利用Kalman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微波加热的三七物质组进行提取动力学研究并与传统加热方法进行对比, 测定2组物质组提取率, 通过Matlab软件建立物质组释放及释放增量图谱, 以期能定量、整体、可视化地评价不同加热方式的物质组提取动力学特征。结果: 以三七中所有化合物为整体物质组, 对2条提取动力学曲线进行f2相似因子拟合, f2=30.002 6(<50), 因此2条释放曲线存在显著差异; 2种加热方式提取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说明组分释放相对同步; 微波加热物质组在180 min时提取率达到80%以上, 传统加热提取率为45%左右, 释放量显著增加。结论: 采用Kalman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微波加热物质组提取动力学特征, 满足实验要求; 可视化评价可以直接表达出微波提取动力学特征及同步性, 微波加热使物质组释放增量显著增加, 为后期微波提取技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灯银脑通胶囊(DYNT)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成分群及关键靶点预测。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研究综合数据库(TCMID)和 TCM-Mesh,收集 DYNT的化学 成分,并通过 DrugBank、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STITCH、BindingDB和SwissTarget等数据库预测 DYNT各化 学成分的靶点数据。在 DisGeNET、PharmGKB和 CTD 数据库中检索脑卒中相关靶点,取疾病靶点和 DYNT 成分相关 靶点交集作为 DYNT作用脑卒中的潜在靶点。通过 STRING 数据库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 MCODE cluster识别 DYNT的核心靶点。运用 CTD数据库对 DYNT治疗脑卒中相关靶点及调控脑卒中相关通路进行 GO 富集 分析和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 MCC 和 Stress两种算法识别网络中排名前十的关键靶点,取两者交集作为 DYNT治疗脑卒中的关键靶点。结果 从 DYNT中共收集到133个化学成分,涉及靶点588个,化学成分中木犀草素、 山奈酚和芹菜素等59个成分参与了对脑卒中的调控。DYNT 治疗脑卒中的靶点共有 153个,涉及通路 12个,基于 MCC和Stress两种算法发现 DYNT治疗脑卒中的8个关键靶点。结论 DYNT 中的各化学成分可能通过 PI3K-Akt、 HIF-1和 Toll样受体等12条信号通路发挥对脑卒中的调控作用,AKT1、MAPK3、TP53、IL6、VEGFA、TNF、INS和 ALB可能为 DYNT治疗脑卒中的8个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3.
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4个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否认视物变形、变色。既往高血压病史。专科检查如下。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6;右侧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非接触性眼压测量(NCT):右眼2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20 mmHg;双眼位无偏斜,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瞳孔等大形圆约3 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密度增加,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双眼呈豹纹状眼底,视盘边界清,色红,双眼杯盘比(C/D)约0.3,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图1A、D)。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从胸痛中心数据平台获取数据资料,连续入选某院胸痛中心认证前(2018年6月—2019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48例,设为对照组;胸痛中心认证后(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37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急救处置情况[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D2B时间(病人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导丝通过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达标率、肌钙蛋白报告时间达标率、D2B时间达标率、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达标率]和救治情况(院内死亡率、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D2B时间、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首份心电图时间达标率、肌钙蛋白报告时间达标率、D2B时间达标率、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院内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STEMI病人的总缺血时间,降低病人院内死亡率和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引起关节破坏、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人体内约1/3的尿酸通过肠道代谢,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中药在降尿酸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可能与肠道菌群的调节有关。运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宏基因组学等测序技术分析口服中药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变化,阐述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总结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吴茱萸透皮贴剂贴敷神阙穴对营养性肥胖鼠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复制营养性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贴14d组和药贴28d组,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血脂(CHO、TG)、脂肪细胞因子(LP、ADPN)、脂肪酸合成酶(FAS)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CHO、TG、LP、ADPN及脂肪和肝脏组织中FAS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经两个药贴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P<0.05),且药贴28d组优于药贴14d组(P<0.05)。两个药贴组肠道蓝藻菌门和纤维杆菌门丰度显著提升(P<0.01),药贴14d组较药贴28d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通过吴茱萸透皮贴剂贴敷神阙穴可改善营养性肥胖鼠的血脂异常,良性调控肥胖鼠肠道菌群的结构,达到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21,(1):117-122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2020年8月之前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linicalTrials、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IL-17基因多态性与RA易感性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含RA患者2573例,健康对照者26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多态性在等位基因模型(A对G)、纯合子模型(AA对GG)、隐性模型(AA对AG+GG)均与RA易感性显著相关。IL-17F基因rs7637803位点多态性在5种模型(等位基因模型、纯合子模型、杂合子模型、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均与RA易感性相关。IL-17F基因rs2397084位点多态性与RA易感性无明显相关。结论:IL-17A rs2275913及IL-17F rs763780基因多态性与RA易感性显著相关,IL-17F rs2397084基因多态性与RA易感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黄芩及其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野黄芩苷等)均有显著的抗糖尿病作用。本文从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保护胰岛β细胞等方面对黄芩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黄芩可通过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干预糖的吸收、调节脂代谢及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此外,黄芩还能改善糖尿病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并能调控糖尿病肝脏和胰腺组织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从抗凋亡和抗炎角度保护胰岛β细胞。目前黄芩抗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对于黄芩整体及其含有的其他大类成分抗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较少,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阐明,以利于黄芩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