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椎管内硬脊膜囊肿是一种少见的椎管内占位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硬脊膜憩室或蛛网膜疝有关。根据临床症状及MRI表现可诊断。对于有症状的病人,应早期积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本文就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1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发病机制及分型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FOXC2基因突变有关[1],先天性因素多于后天性因素[2]。先天性硬脊膜憩室或穿过硬脊膜先天性缺陷的蛛网膜疝,受流体静压以及脑脊液搏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的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运用PDCA循环法则,制定和实施对策。结果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围手术期患者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下降至0.49%,目标达成率100.7%,进步率75.4%,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同时,本期活动还实践了将品管圈管理工具用于临床疾病诊治的可行性,提升了圈员的团队精神、沟通协调等无形能力,为今后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丙戊酸钠中毒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俞帆 《吉林医学》2014,(35):7971-7971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0例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无论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或者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而言,施以优质护理具有相当积极的临床意义,能够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三种神经元谱系相关转录因子(Ascl1-Brn2-Ngn2,ABN)脑内转移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采用SD大鼠单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法建立PD模型并分为高剂量治疗组(n=11)、低剂量治疗组(n=11)和空载病毒PD模型组(空载病毒组,n=8),另设PBS阴性对照组(n=6)。应用立体定向仪将携带ABN基因的慢病毒(LV)注射至PD模型大鼠纹状体,观察行为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巴胺(DA)及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 PBS阴性对照组大鼠未出现明显旋转行为;所有PD模型大鼠自术后第7~10d左右开始出现偏侧PD症状,动物自发向右侧旋转,肌内注射APO后出现快速向右侧旋转(10~17次/min)。基因治疗前空载病毒组大鼠与两治疗组相比,平均旋转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载病毒组大鼠在空载慢病毒注射前后未见有明显旋转行为改善(P0.05);而两ABN基因治疗组在治疗后3周有显著的旋转行为改善(均P0.05),其中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出现平均旋转圈数减少,趋势较低剂量治疗组更加明显。PBS阴性对照组术侧黑质内TH表达最高,空载病毒组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经ABN基因治疗后的两组大鼠TH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载病毒组,但仍低于PBS阴性对照组。移植后12周,空载病毒组DA及DOPAC水平均显著低于PBS阴性对照组(均P0.05);而ABN基因高低剂量组中DA及DOPAC含量均明显高于空载病毒组(均P0.05),但仍低于PBS阴性对照组。结论 ABN基因脑内转移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再生、增加纹状体多巴胺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因其具有更长的"时间窗"和更高的开通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实践。围术期护理是机械取栓的重要环节,已经越来越被医护人员重视。现对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围术期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预防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与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的52例颅内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其中垂体瘤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血管畸形伴血肿1例、脑外伤颅内血肿2例、胆脂瘤2例、视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鼻漏2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囊肿2例. 结果 除1例胆脂瘤患者术中出现岩静脉撕裂,术后并发小脑静脉性梗死而预后不良以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20例垂体瘤全切15例(75%),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23例颅内血肿中血肿清除满意22例,1例脑外伤后双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一侧发生再出血,再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恢复;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脑脊液鼻漏一次性修复效果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及复发;2例蛛网膜囊肿术后囊肿缩小,症状消失;1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满意;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MRI示肿瘤近全切除. 结论 神经内镜可在经鼻颅底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手术中发挥其显露范围广、深部照明好、微创高效的优势,取得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IAR)后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间连续入选的135例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148个动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动脉瘤位置、术中临时阻断夹的应用及内镜辅助观察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有31例患者的30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的22.22%,占患者的20.95%),最终对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在术后1、3及6个月进行随访得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94例,4分23例,3分9例,2分2例,1分8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的选择(OR=0.063,P=0.019)、术前Hunt-Hess评级(OR=12.667,P=0.031)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OR=0.143,P=0.045)都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因素,而动脉瘤的位置、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以及术中是否使用辅助观察夹闭效果等不是IAR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IAR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 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评级以及高血压病史都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因素,动脉瘤的位置、临时阻断夹的使用以及术中是否使用辅助观察等不是IAR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IAR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转基因技术,使中枢神经系统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达到治疗水平已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前途的治疗新方法.研究证明使用合适的载体将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导入病变部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转移基因片段容最较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小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是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1].为了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了(BDNF)在轴索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我们通过构建含BDN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为进行体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外伤患者全麻手术期间及术后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186例成人急诊颅脑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描记12导联电图,进行心电监护并记录。结果186例脑外伤患者麻醉手术期间有157例出现不同程度心电图异常改变(占84.4%)。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心肌缺血最常见,其他异常主要有早搏、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异常 Q 波、Q-T 间期延长等改变。心电图的改变主要发生在脑部病变的急性期及开颅手术的一周内,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导致大多数患者有心电图异常,且变化复杂,一般为应激反应,是暂时的、可逆的,可随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麻醉及手术操作刺激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监测分析心电图可发现潜在危险,特别是对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者更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手术治疗的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24 h内)气管切开术36例(早期组),晚期气管切开术33例(晚期组)。结果两组感染率、感染开始时间、感染控制率、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感染控制所需时间、N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有利于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的控制,缩短NICU住院时间,但并不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