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182例产后3 d内的住院产妇进行全身身体成分测定,并分析不同类型产妇身体成分的相关数据。方法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产妇身体成分,并分别按是否初产妇、产妇体质量指数(BMI)、不同生产方式等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产妇间身体成分的差别和特点。结果经产妇的实际年龄和身体年龄均显著大于初产妇(P0.01),腹部肥胖度显著高于初产妇(P0.05)。随BMI的增加,产妇体脂肪率、体脂肪量、去脂体质量、身体水分量、肌肉量、肥胖度、腹部肥胖度、基础代谢率、总能量消耗、蛋白质、无机盐均显著增加(P0.05),阻抗显著降低(P0.05)。剖宫产分娩组产妇的年龄和身体年龄均显著大于自然分娩组,体脂肪率和腹部肥胖度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或P0.01)。结论经产妇、肥胖产妇和剖宫产分娩产妇的腹部肥胖度更为明显,提示体脂肪率、腹部肥胖度和不良妊娠结果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类型,Sampson经血逆流学说是其发病机制中的经典学说,但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者在Sampson经血逆流学说基础上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免疫因素、基因与表观遗传学因素等多种机制,但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是一种炎性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黏附、迁移、浸润及血管生成等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血清、异位病灶和在位内膜TGF-β_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调节。本文就TGF-β_1在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抗磷脂抗体是一类能与磷脂或磷脂结合蛋白结合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与血栓形成、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抗磷脂抗体中高滴度阳性的患者易有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子痫前期发生于妊娠期,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损伤,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和健康。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研究提示抗磷脂抗体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促进血管内炎症等作用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探索导致产后产妇抑郁(PPD)慢性化的原因。方法:对84例符合PPD诊断的产妇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关资料。根据6个月后是否仍符合PPD的诊断把产妇分为慢性化组(24例,28.6%)和一过性组(60例,71.6%)。统计分析各相关因素在两组产妇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支持系统的满意度、经济状况、起病时间、干预情况、精神障碍既往史和家族史、婴儿状况及产妇个性特征等8个因素比较,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而分娩经历、文化程度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比较,两组产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妇年龄小、满意度较差、经济状况不佳、起病早、不干预、有既往史和家族史、婴儿状况不佳及产妇性格内向、固执、情绪不稳定均可能是PPD慢性化的危险因素;而分娩经历、文化程度和抑郁的严重程度与产妇PPD慢性化无关。  相似文献   
5.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并且以月经紊乱(停经或稀发月经)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为特征,约80%POI患者属于特发性。随着近年癌症诊疗技术的提高,癌症患者接受放、化疗后面临POI的风险。国内外应用干细胞治疗POI,使患者恢复卵巢功能及生育力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这为恢复POI患者内分泌功能及生育功能指出新的方向。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和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等,干细胞可能通过分化为颗粒细胞或通过旁分泌,为卵母细胞提供微环境和抑制卵泡凋亡达到修复受损卵巢的目的。笔者拟对人羊膜治疗PO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的复发率及病死率高,是妇科肿瘤中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晚期卵巢癌的妇女,绝大多数面临会经历多次复发,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原则为姑息性治疗,不要求完全治愈,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本文主要介绍复发性卵巢癌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结合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L1细胞黏附分子(L1CAM)是一种细胞间黏附分子,由一系列蛋白分子以线性结构连接组成,在调控神经细胞运动、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表达L1CAM可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转移,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近期有文献报道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L1CAM在早期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联合临床数据,分析了L1CAM对EC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阐述L1CAM在肿瘤细胞转移中的相关机制,尤其对其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关系的相关研究,概述其对EC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EC的不良预后因素从而制定更精准的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适的产科护士排班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 该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传统排班模式组,产妇944例),病房和产房护士分开排班,人员相对固定;2012年6~12月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1 248例),病房和产房护士统一排班,各班根据能级对应原则合理安排不同层级护士值班,每3~6个月轮换1次。比较2种排班模式下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结果 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数较传统排班模式组明显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既能体现对产妇的人性化护理,又能体现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发生在产后2 h之内[1]。产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和器官氧合和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普遍性细胞缺氧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2]。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由于临床测量和收集分娩时失血量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估计失血量往往较实际出血量偏少,休克往往较重,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是关键,医护人员应加强产时产后出血量观察,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应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以提高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和改善产妇预后[3]。现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20例阴道分娩并发失血性休克产妇的观察与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性激素治疗方案对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的影响。方法将85例绝经妇女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每日服用戊酸雌二醇(E2V)1.0mg+醋酸甲羟孕酮(MPA)2.0mg;B组(30例):每日服用结合雌激素(CEE)0.45mg+醋酸MPA2.0mg;C组(对照组,25例):维生素(VitD)200IU/d;共服药12个月。各组均每日服用元素钙400mg。观察3组治疗前后第2—4腰椎骨(L2-4)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尿N端交联多肽/肌酐(NTX/Cr)值,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时B组L2-4骨密度上升显著,A组与C组骨密度变化不明显;治疗6个月3组尿NTX/Cr值均下降,其中B组下降明显。除B组与C组尿NTX/Cr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E2V1mg配伍MPA2mg/d可有效预防绝经后骨丢失。每日CEE0.45mg与MPA2H培合用对多数人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