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肥胖胰腺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总结其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n=33)与机器人组(n=17),以BMI≥28 kg/m~2为入组标准,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化验指标、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339.41±97.18)min vs.(309.85±68.17)min,P=0.398]、术中出血量[(350.00±272.72)mL vs.(415.15±339.46)mL,P=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术后胰瘘及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5.9%vs. 39.4%,P=0.018及0 vs. 36.4%,P=0.004)低于开腹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术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胰管结石形成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胰腺慢性炎症、纤维化是形成结石的诱因,胰管结石形成又加重胰腺慢性炎症.现回顾性分析30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胰腺疾病研究治疗中心自2001年元月~2003年元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410例,均给予无创性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改变了传统临床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的弊端。而采用的持续无创监测,动态地观察缺氧情况,及时发现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低氧血症,预防并早期发现ARDS的发生,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了依据,同时避免了多次采动脉血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减轻了护土的工作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410例,男性290例,女性120例,年龄在18~66岁之间。所有病人采用国产HRI~800I多参数监护仪,除1例病人住院时已形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IL-35在炎性肠疾病中的抗炎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BALB/c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IL-35组(口服4%葡聚糖硫酸钠7 d,第2~5天腹腔注射IL-35 2 μg/d),每组10只。每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7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肠道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TNF-α、γ干扰素(IFN-γ)、IL-10和Src同源系列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的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SH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在实验过程中DAI评分较对照组增加,而IL-35组自第4天起DAI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明显缩短(P < 0.05),而IL-35组的结肠长度长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模型组比较,IL-35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黏膜组织炎症评分和腺窝破坏组织评分较模型组减少(均P < 0.05);IL-35组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而抑炎因子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 < 0.05),而IL-35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较模型组减少(P < 0.05);IL-35组小鼠结肠组织中SHI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增加(均P < 0.05)。结论: 在炎性肠疾病中,IL-35可以通过调控SHIP1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上治疗不同部位的胰腺病变主要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脾脏的远侧胰体尾切除术或全胰切除术等标准术式。由于传统术式涉及多个吻合口的消化道重建和较大的手术切除范围, 术后出现瘘的风险较高且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容易受损。因此, 针对部分良性和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 建议采用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 旨在治疗胰腺疾病的同时保留更多的胰周器官、胰腺实质及相对完整的消化道连续性, 以期提高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此外, 随着腹腔镜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其辅助下的胰腺手术已相继在临床开展, 且被证明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从保留胰周器官、保留胰腺实质及促进胰腺功能恢复等角度进行分类, 综述了目前临床上的几种常见术式及其临床应用和技术开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苯乙酸对胰腺癌诱导分化作用及RNA编辑在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苯乙酸对胰腺癌BXPC-3细胞系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XPC-3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RNA编辑酶ADAR mRNA在胰腺癌细胞系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应用苯乙酸后ADA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人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BXPC-3细胞中均可检测到编辑酶ADAR2.应用1.0及2.0mmol/L苯乙酸后24h及72 h,BXPC-3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G0/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显著升高.ADAR2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AR2可能在胰腺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且苯乙酸可能通过调控ADAR2 mRNA的表达来发挥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序贯辅助系统化疗是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但胰腺癌的侵袭性使得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 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依旧惨淡。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 但其对可切除胰腺癌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介绍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内容与局限性, 阐述了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被提出的依据, 并结合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几个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了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最后基于胰腺癌复杂的生物学特征, 提出了精准医学时代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重视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消毒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