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颌窦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38颗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行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观察期内,除1颗种植体由于(牙合)力负荷过大松动脱落外,其余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能行使较好的咀嚼功能.结论 掌握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灵活选择种植系统,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追踪.  相似文献   
2.
杨进  陈江  黄文秀  赵欣  闫福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30-1033
目的 初步探讨屏障膜与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结合后在牙槽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潜能.方法 ①细胞培养:采用犬来源的MSCs体外扩增培养,观察检测非诱导条件下MSCs的生长变化和成骨分化.②动物实验:拔除3只雄性杂种犬的双侧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保留唇舌侧牙槽嵴,制备一近远中向15 mm×5 mm,冠根向8 mm的骨内缺损,随机分3组予以下处理:a.空白对照组:直接缝合牙龈;b.单纯膜组:骨缺损区上覆盖Bio-Gide(R)膜后缝合牙龈;c.膜 MSCs:缺损区植入自身MSCs-胶原膜复合物,细胞朝向骨面,覆盖Bio-Gide(R)膜后缝合牙龈,分别于术后4,8,12周随机取材,进行大体、X线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未加入成骨诱导剂,细胞形态发生变化,钙沉积出现,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3代内扩增的MSCs有成骨活性,原代细胞成骨活性优于传代后细胞.动物实验表明,两盖膜组较空白对照组在8周内有明显的骨形成,但胶原膜加用MSCs在促进骨形成上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MSCs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扩增,具有自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使用Bio-Gide(R)胶原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术(GBR)可促进成骨,并且与GBR联用MSCs差异不明显,提示两者联合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GF在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在Minics软件三维重建介导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因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5 mm)拟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患者20例分为2组:实验组10例(CGF联合骨替代材料组)和对照组10例(仅使用骨替代材料组)。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通过Minics 19.0软件三维重建上颌窦内影像后,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窦内骨组织吸收率及骨密度值增长倍数的变化。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满意度(VAS)、存留率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期内,所有种植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检评价:实验组平均骨吸收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中CGF联合骨替代材料联合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且CGF的加入可以增加显著上颌窦内骨组织的密度,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Lewi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从Lewis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对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方法采用Percoll(1.073g/L)密度梯度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Lewis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MSC细胞鉴定: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MSC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90,CD34和CD45的表达率;苏丹Ⅳ染色检测MSC成脂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MSC成骨分化.结果原代培养的MSC于24 h后贴壁,48~72 h形成集落,12~15 d可达到80%~90%融合.第1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90,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80.41%,66.27%,2.73%,0.74%.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90,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89.91%,88.17%,0.81%,0.17%.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第5代细胞G0/G1期细胞占68.9%,S+G2+M期为31.1%.用α-MEM培养液培养的第6代细胞部分分化为成骨和成脂细胞.结论采用Percoll(1.073g/L)密度梯度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MSC.第5代MSC细胞保持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SHAM)组、OVX组和OVX+SIM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手术。术后8周开始给药,OVX+SIM组给予SIM 5mg.kg-1·d-1,其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服。用药后第4周每组随机处死半数大鼠,12周后处死剩余大鼠,取股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最大桡度、弹性桡度、弯曲刚度系数、弯曲韧度系数等生物力学性能。结果(1)用药4周,最大载荷:SHAM组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弹性载荷:OVX+SIM组较OVX组明显降低(P<0.05);最大桡度:SHAM组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弯曲韧度系数:OVX+SIM组较OVX组明显增加(P<0.01)。(2)用药12周,最大载荷:OVX+SIM组、SHAM组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P<0.01);弹性载荷:OVX+SIM组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弯曲韧度系数:OVX+SIM组、SHAM组较OVX组明显降低(P<0.05,P<0.01)。(3)用药12周较4周,OVX+SIM组最大载荷、弹性载简明显增加(P<0.01),OVX组弯曲韧度系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SIM能促进去势大鼠骨的再建,改变骨的空间微结构和骨组织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比例及结合,随时间的延长能提高股骨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的可靠性和技术特点。方法选择20例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患者,X线显示骨高度(5.6±1.1)mm。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分别植入32颗种植体。完成上部结构修复26颗。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取得临床骨结合,种植体稳固;无上颌窦炎症。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8±1.5)mm,结构基本完整。结论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是一种临床实用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一、种植手术时配合1.术前准备1)登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联系地址、种植体位置、种埴体类型、X线片记录号,以备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2)术前照相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结合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近年来已逐渐用于临床。本研究选择20只日本大耳兔进行高压氧结合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作用的研究,于20只兔的股骨中段制备直径4mm的骨缺损,表面覆盖15×12mm的胶原膜。动物分为两组,一组进行高压氧治疗,一组为对照组。分别于2、3、4、6、8周后处死,进行肉眼、X光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高压氧组于术后2周缺损边缘及中央形成新骨,对照组仅在缺损边缘有新骨产生;术后4周,高压氧组基本完成骨修复,形成的新骨结构成熟而且致密。而对照组于6周后才取得类似结果。研究表明高压氧与胶原膜结合对引导组织再生有协同作用,能加快缺损区的新骨形成,促进新骨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胶原膜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后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应用潜能。方法将犬BMSCs与BME-10X胶原膜复合培养。取3只雄性杂种犬,拔除双侧上下颌第1、2前磨牙,保留唇舌侧牙槽嵴,制备一近远中向15mm×5mm,冠根向8mm的骨内缺损,随机分为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直接缝合牙龈;B组:缺损区上覆盖Bio-Gide胶原膜;C组:缺损区植入BMSCs胶原膜复合物后覆盖Bio-Gide胶原膜;D组:缺损区注入PRP,覆盖Bio-Gide胶原膜。分别于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BMSCs与胶原膜复合培养1d,细胞近似圆形或短梭形,3d左右可见多数细胞有突起,呈多边形及长梭形。大体观察:术后4周A组见骨缺损中央有明显凹陷,骨缺损区内见明显血肿机化物;B、C及D组骨缺损区主要为新生骨样组织充填,间杂少量血肿机化物。8周A组见骨缺损区凹陷基本长平,骨缺损顶部为纤维组织,血肿机化物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C及D组膜边缘破裂,与深面组织稍粘连,针头均不能刺入骨缺损表面。12周各组骨缺损区凹陷完全长平,A组牙槽嵴顶部纤维组织较其他组厚。X线片观察:各组骨质均长满骨缺损区;A、B、C及D组灰度值,4周分别为68、50、56及49,8周时为46、30、24及30,12周时为24、17、15及20。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A组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及及新生血管形成的肉芽组织,未见明显新骨生成;B、C及D组膜的胶原结构均存在,其内侧面有新骨生成。8周A组缺损区新生骨小梁呈团灶状、网状;B、C及D组膜的胶原结构不完整,多个骨岛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整个骨缺损区。12周各组骨缺损区均被新生骨充填。结论使用胶原膜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可促进牙槽骨缺损区成骨,将骨修复时间缩短为8周,但单独应用GBR的成骨作用与胶原膜复合BMSCs或PRP的成骨作用差异不明显,提示二者与GBR的联合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复杂情况下口腔种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种植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它将种植体植入颌骨内以支持义齿,无需损伤邻牙,可以取得良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但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受到全身情况和颌骨局部条件的影响.本文拟探讨口腔颌面部放射治疗后,糖尿病,原发性骨质疏松三种复杂情况下的种植体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