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牛蒡子提取物(FAE)对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奥拉西坦(OC)组(每天800 mg/kg)、FAE高低剂量组(每天800 mg/kg、400 mg/kg),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皆建立D-半乳糖-氯化铝复合AD模型,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灌胃氯化铝10 mg/kg,实验组在建模第15天开始灌胃给药。建模60 d后对小鼠进行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等行为学检测并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钙离子浓度([Ca2+])、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AE组小鼠跳台实验潜伏期延长、游出迷宫时间缩短、水迷宫及跳台实验中错误次数减少(F=11.07,P=0.004;F=8.13,P=0.011;F=6.25,P=0.02),生化指标显示脑组织中MDA、NO、NOS及[Ca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F=5.12,P=0.04,F=4.49,P=0.05,F=4.55,P=0.05,F=4.62,P=0.05);而SOD、T-AOC的活性显著提高(F=6.49,P=0.02;F=4.76,P=0.05)。结论 FAE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NO的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黄酮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白花蛇舌草粗黄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灌胃给药14 d.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豆油溶液,阴性对照组、低高剂量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处理组及阳性对照组使用2%四氯化碳(CCl4)豆油溶液给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4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氮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处死小鼠制备肝匀浆,测定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低剂量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和GGT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SOD、CAT和GSH活性,降低肝组织MDA水平,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对肝脏组织结构也显示显著保护作用.结论 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对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节律基因clock与bmal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NIH-3T3细胞采用回转器分别回转培养6 h,12 h,18 h,24 h,30 h,36 h,42 h和48 h,同时设置1 G静置培养为对照组。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节律基因clock及bmal1 mRNA在各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通过余弦法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 clock及bmal1基因mRNA的表达趋势相近。对照组clock与bmal1 mRNA相对水平呈现节律性表达,而回转组表达无节律性。回转组mRNA相对水平最大值出现于约6 h时间点,最小值出现在约18 h,而对照组分别出现于约18 h与24 h。与对照组比回转组的周期延长了约16 h。回转后clock与bmal1的峰值相位前移。结论 NIH-3T3细胞中clock与bmal1的表达存在同步化的转录特征。模拟微重力可影响clock与bmal1节律的周期长度及峰值相位。  相似文献   
4.
对国产沉香的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 C4H 编码区进行克隆,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根据已报道的白木香伤害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获得1条具有肉桂酸羟化酶酶保守结构域的 C4H 基因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白木香 C4H 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对C4H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另外,采用qRT-PCR方法对 C4H 基因在伤害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 C4H 基因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长为1 51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F134783。qRT-PCR实验证明 C4H 基因受不同伤害处理的诱导,分别在8,20 h达到最高表达水平。白木香 C4H 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分离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4H蛋白在白木香中黄酮及芳香族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GFP mRNA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转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mRNA在树突状细胞(DC)中的转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gfp报告基因,在体外利用含T7RNA聚合酶的mMESSAGERNA转录试剂盒,合成含有帽子结构的GFPmRNA,通过酵母多聚A聚合酶加尾,制备结构完整的GFPmRNA。与此同时,从人的外周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并在体外经GM-CSF和IL-4刺激分化为DC。通过转染试剂介导将合成的GFPmRNA转染到DC内并使其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转染效率和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合成GFPmRNA,经转染试剂介导,实现了gfp基因在DC中的表达。不同的转染试剂、mRNA用量和细胞密度对mRNA的转染效率有较大的影响。采用Transmes-sengerTransfectionKit转染试剂,1μgGFPmRNA在200μLX-VIVO-15无血清培养基中的转染密度为2.5×109/L的DC,可获得较好的转染效果(转染效率达27%以上)。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mRNA转染DC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靶向于Rictor mRNA表达的miRNAs并研究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软件预测筛选可能靶向 于Rictor mRNA表达的miRNAs,用所预测的miRNAs转染KM12SM细胞株,利用q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确定对 Rictor表达具显著调控作用的miRNAs。在此基础上,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一步确定可结合到Rictor mRNA的3’UTR区 对其转录后进行调节的miRNAs。利用细胞存活检测和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确证所筛选miRNAs对细胞存活和克隆形成的影 响。结果miR-152 和miR-448 对Rictor 表达均具显著抑制作用(P<0.01,P<0.05),且miR-152 和miR-448 可结合到Rictor mRNA的3’UTR区,显著抑制荧光素酶活性(P<0.01,P<0.05),对其进行转录后进行调节,miR-152和miR-448过表达均可显著 抑制结直肠癌细胞株KM12SM的生长和增殖。结论miR-152和miR-448可能通过靶向于Rictor mRNA进而抑制其蛋白表达, 最终负调控结直肠癌的生长和克隆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草药复合型解酒药物对小鼠的解酒作用以及肝组织损伤情况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昆明种健康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各组分别按体重灌入不同剂量白酒和解酒药物,通过观察小鼠的酒精耐受时间和醉酒持续时间来初步评价药效。连续灌胃一周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组织切片,通过观察不同组小鼠的肝组织损伤情况来研究解酒药物对肝组织的保护情况。结果:解酒A药组和B药组小鼠酒精耐受时间分别为(18±3)min和(25±4)min,明显长于未加药组(13±2)min(P<0.01);同时,A药组和B药组处理小鼠后醉酒时间分别为(195±14)min和(168±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未加药组(254±13)min(P<0.01);肝组织检测结果表明,给药A组和B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所研制的中草药复合型解酒药物具有防醉解酒的效果,对肝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白木香产生倍半萜的诱导作用。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可可毛色二孢菌PDA发酵液进行检测,发酵液中检测到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JAs)。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检测发酵液处理后白木香愈伤中沉香倍半萜成分,发现其能够诱导白木香愈伤产生α-愈创木烯(α-guaiene),δ-愈创木烯(δ-guaiene),α-蛇麻烯(α-humulene)3种沉香倍半萜。推测可可毛色二孢菌可产生茉莉酸类物质,其作为伤害信号分子诱导白木香产生倍半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扩增人IgG Fc基因并与人CD5基因信号肽序列融合,构建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实现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为利用Fc基因制备融合抗原,研究抗原基因和抗原蛋白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方法:从外科手术切除的扁桃体中分离人淋巴细胞,用Trizol试剂提取淋巴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方法从淋巴细胞中扩增人IgG Fc 片段的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pMD-T18 质粒载体上.然后以上述含有Fc片段序列的质粒载体和含有人CD5基因的质粒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将Fc片段与CD5信号肽基因序列进行融合,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A 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与CD5信号肽融合的Fc片段基因的分泌型表达载体.经磷酸钙介导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结果:测序表明扩增的Fc基因序列与GeneBank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构建的Fc基因分泌型表达载体能够在真核细胞进行高效分泌性表达,表达水平在转染后48小时可达50 μg/1×106细胞.结论:采用RT-PCR扩增了人IgG Fc cDNA 基因,经过与人CD5信号肽序列融合构建了分泌型表达载体,实现了在293T细胞中的高效表达,这为今后构建特定抗原基因与IgG Fc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研究DNA疫苗及Fc的生物佐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扁桃体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淋巴细胞的表型分布,为外周淋巴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通过临床外科手术摘除人的扁桃体组织,经过切割、刮细胞、裂解红细胞、过滤和Fieoll梯度离心等分离过程制备扁桃体混合淋巴细胞,通过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对混合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CD19、CD4、CD8、CD14、CD83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分离的细胞中,CD19表型的B淋巴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50%以上;T淋巴细胞约占30%,其中辅助T细胞(CD4)和溶细胞T细胞(CD8)分别占细胞总数的24%和7%,CD4/CD8值约为3;CD14表型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约占总细胞数的20%以上。CD83表型的细胞(主要是成熟的树突细胞和部分B细胞)占总细胞数的7%左右:同时还观察到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混合淋巴细胞的形态和表型分布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结论本文研究和建立的扁桃体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淋巴细胞具有较长的存活时间。通过表型分析证明,扁桃体淋巴细胞主要以B细胞为主,其次为T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分布均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