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不居集》为清代新安医家吴澄所撰,是治疗虚损的专著。吴澄指出朱丹溪“滋阴降火法”绝非治疗虚损的通用之法,明确提出积痰外损禁用滋阴降火。其强调虚损辨证禁用或慎用滋阴降火法的指征有两点:当首先分辨必须外无表证,再审中焦脾胃功能是否正常。吴澄推崇张景岳之治,临证主张“察病立方”“有故无殒”,其对虚损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医之文化起源、思维方式、发展特征与走向、研究对象、存在的主要缺陷等方面进行比较性探讨,认为中西医两个相互独立的医学体系分别代表着各自文化背景,体系各异,方法迥别,各有其优势和缺陷,但只要互相兼容,取长补短,吸取对方之优势,弥补自身之缺陷,二者就可以形成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是:要阐明“有纯粹实践理性”,阻止经验性-有条件的实践理性想要独自冒充意志的规定根据的“僭妄”。康德因此认为,惟有纯粹理性的运用是“界内的”;相反,经验性-有条件的理性的运用是“越界的”。《实践理性批判》导论中的省略表达式der empirisch-bedingte,只能在第二格的意义上被理解为“经验性-有条件的理性”,而不能在第一格的意义上被理解为“经验性-有条件的运用”,即使在“经验性-有条件的运用”后面添加“理性”或“纯粹理性”也不可行。在这里,纯粹实践理性的运用与何何种理性的运用相对。  相似文献   
4.
杨铮铮 《中医药导报》2007,13(2):18-19,27
文章从中西医学之文化起源、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和研究对象等方面之差异进行了比较性探讨。认为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分别代表着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医注重整体宏观之哲学思辨,而西医崇尚部分还原方法;中医思维强调认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直观,而西医思维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医宗旨辨证论治,而西医根于辨病论治;中医采用直接观察人体之方法,而西医主要借助仪器间接观察机体变化;中医试验方法简便直观,而西医实验方法复杂严谨。尽管体系各异,方法迥别,各有其优势和缺陷,但只要互相转换,相互为用,取长补短,吸取对方之优势以弥补其自身之缺陷,完全可以不断壮大、强盛自我,使中西医学结合之果屹立于世界医林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