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体期长方案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黄体期长方案且有完整资料的370个IVF周期。以1.0、1.5、2.0、2.5、3.0ng/ml分别作为截断值,比较不同截断值时高低孕酮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不同截断值时,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别(P>0.05);当以1.0、1.5、2.0和2.5ng/ml为截断值时,高孕酮组获卵数、成熟卵数、HCG日雌二醇水平高于低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黄体期长方案中HCG注射日孕酮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对临床妊娠无影响,高孕酮水平可能是较多的卵泡同步发育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胚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过程中为防止中、重度OHSS而行FET的124例患者和常规长方案IVF-ET9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2组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胚胎个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移植后有25例患者因重度OHSS发生而住院治疗,冷冻组无一例住院治疗。结论:全胚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是一项安全的预防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孕妇女中胰岛素抵抗(IR)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907名不孕妇女的糖代谢及基础性激素数据,以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态评估模型(HOMA-IR)评估患者IR状态,分析可能与IR有关的临床特征.结果 取研究人群的FINS、HOMA-IR 75%位点值为生理高限值,FINS≥9.61 mIU/L或HOMA-IR≥2.20者被认为处于IR状态.IR组月经稀发发生率及超重者比例显著高于非IR组(P<0.01),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生率相似(P>0.05).IR组基础睾酮(T)值较非IR组显著升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IR与BMI、是否超重以及T值有显著联系(P<0.01).结论 月经稀发的不孕女性患者中更易存在IR状态,与是否合并PCOS无关,同时,BMI的增加使IR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来曲唑(LE)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方法将206例不孕患者分为A组(年龄>35岁,n=116)及B组(年龄≤35岁,n=90)。以上两组再根据不同促排方案各分为试验组(LE微刺激促排卵)和对照组(短方案促排卵)。比较各组的促排卵治疗结果和临床结局。结果 A组和B组中对照组的Gn用量、Gn刺激天数、HCG注射日雌激素(E2)值、大于16mm卵泡个数等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微刺激方案是卵巢反应低下患者较理想的促排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24例):口服LE;HMG组(26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5.0mg或HMG75IU肌内注射,分别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mm卵泡个数,记录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直径≥16mm卵泡(成熟卵泡)个数,直径≥14卵泡(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睾酮(T)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HMG组相比,来曲唑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P=0.00);GnRH-a注射日血清中E2水平低(P=0.00),T水平高(P=0.004),优势卵泡数少(P=0.02),OHSS发生率低(P=0.04),但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78)且多胎率低(P=0.02)。结论对PCOS患者,用LE或HMG促排卵,临床妊娠率无差异,用LE联合GnRH-a治疗可以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率,以及多胎率,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分泌中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SC,分离、纯化后的ESC以1×105个/孔接种于96孔板,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24h后换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每孔200μL,分别加入TGF-β和EGF,终浓度均为2.5、5.0和10.0ng/mL,培养48h后通过ELISA法测培养液中MMP-9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随着TGF-β浓度的增加,ESC分泌的MMP-9明显下降(P〈0.05,P〈0.01);而随着EGF浓度的增加,ESC分泌的MMP-9则显著上升(P〈0.05,P〈0.01),且二者的变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和EGF可能通过调节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MMP-9,而参与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是否参与小鼠精子获能过程。方法:用50、100、200μmol/L浓度的钙调蛋白抑制剂W7和10、20、30μmol/L浓度的钙调蛋白抑制剂卡米达佐(CZ)分别与小鼠精子孵育2h,通过金霉素染色法计算出B型精子百分率。并用100μmol/L钙调蛋白抑制剂W7和10μmol/LCZ分别与小鼠精子孵育2h后,再加入5μmol/L孕酮诱发顶体反应,计算精子顶体反应百分率。结果:不同浓度的W7和CZ作用小鼠精子,B型精子百分率呈浓度依赖性方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顶体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钙调蛋白参与小鼠精子获能,是精子获能过程中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8.
自然妊娠中的单卵多胎是相当少见的,其发生率随着妊娠胚胎数的增多而明显降低.单卵双胎的发生率约为0.4%,单卵三胎为0.004%,单卵四胎以上则极为罕见[1].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单卵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自然情况下有明显增加,达到0.44%~12.50%[1,2].多胎妊娠对母体、胚胎多个方面存在不利影响,而妊娠胚胎数越多,造成的危害则越大.单卵多胎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对母婴可能造成更多的危害.本文总结分析既往文献,并对辅助生殖技术中单卵多胎妊娠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玻璃化冷冻对小鼠窦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及成熟后卵子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超薄型开口拉细麦管(super open pulled straw,SOPS)玻璃化冷冻12~14日龄小鼠窦前卵泡,解冻复苏后,将卵泡移入α基础培养液(αmini mumessential medium,α-MEM) 10%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 0.075I U/mL卵泡刺激素 胰岛素-转铁蛋白-硒 10mI U/m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中培养,隔日换一半培养液。第12d将卵泡转入α-MEM 10?S 1I U/mL HCG 5ng/m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16~18h后收集卵子。免疫荧光技术测定卵子纺锤体和染色体结构。结果卵泡解冻后成活率为92.0%,卵泡体外生长速率、卵泡腔形成与新鲜卵泡相比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冷冻对卵泡成熟后卵子骨架和染色体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SOPS玻璃化冷冻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卵泡冷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玻璃化冷冻法对小鼠MⅡ卵纺缍体及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对小鼠MⅡ卵纺缍体及染色体的毒性。方法:收集小鼠MⅡ卵,分A组(新鲜对照组)、B组、C组和D组(玻璃化冷冻法冻融后分别培养0h、1h和3h固定)及E组、F组和G组(MⅡ卵经玻璃化冷冻液处理后分别培养0h、1h和3h固定),共7组,固定后免疫荧光标记纺锤体和染色体。结果:各组纺锤体正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染色体正常率:B组显著低于A组(50%vs 87.5%,P<0.01),E组(47.62%)和F组(45%)显著低于A组和G组(75%)(P<0.05)。纺锤体和染色体均正常率:B组显著低于A组(41.67%vs 75%,P<0.05),E组(47.62%)和F组(45%)显著低于A组和G组(75%)(P<0.05)。B、C、D及E、F、G组的细胞骨架正常率依次提高,且玻璃化冷冻组(B组、C组和D组)和冷冻液暴露组(E组、F组和G组)相应时段(0h、1h及3h)比较(即B组与E组、C组与F组及D组与G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冷冻保护剂的细胞毒性在玻璃化冷冻损伤中起主要作用,但它对纺缍体的损伤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