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0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27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6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126篇
药学   294篇
  1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下血府逐瘀汤加减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83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6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药管理组61例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3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AR的发生情况,比较中药组与中药管理组中药煎服依从性问卷评分(包括煎药、服药及社会支持与个人态度)变化情况,比较中药组与中药管理组治疗期间未按要求煎药、漏服药物及自行停药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管理组AR发生率18.03%(11/61),中药AR发生率组34.43%(21/61),对照组AR发生率65.57%(40/61),中药管理组和中药组A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且中药管理组AR发生率低于中药组(P 0.05)。中药管理组煎药、服药及社会支持与个人态度评分均高于中药组(P 0.05)。中药管理组治疗期间未按要求煎药发生率3.28%(2/61),漏服药物发生率4.92%(3/61),自行停药发生率0例,中药组未按要求煎药发生率21.31%(13/61),漏服药物发生率37.70%(23/61),自行停药发生率13.11%(8/61),中药管理组治疗期间未按要求煎药、漏服药物及自行停药发生率均低于中药组(P 0.05)。结论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干预下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减少AR的发生,提高患者中药汤剂煎服治疗的依从性,纠正患者的不良服药行为。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疏肝益气养阴法对干眼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120例干眼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玻璃酸钠滴眼药治疗,观察组根据疏肝益气养阴辩证法采用逍遥散及生脉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治疗有效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益气养阴法治疗干眼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根据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为3组:无视网膜病变患者25例(A组)、非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26例(B组)、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24例(C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受检者的EPC数量及其黏附、迁移功能。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0.018±0.005)%、(0.015±0.008)%、(0.012±0.010)%、(0.032±0.029)%,C组的外周血EPC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黏附功能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0.331±0.042)个、(0.301±0.039)个、(0.220±0.040)个、(0.119±0.028)个,C组的E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25.2±5.3)个、(23.6±5.2)个、(16.8±4.5)个、(12.0±2.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E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的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7):881-882
目的:研究分析对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给予痰热清联合仙人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的划分依据为所获得的临床资料,以及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治疗期间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等,其中对照组患者为40例,临床期间给予痰热清联合欧莱凝胶治疗,治疗组患者52例,临床期间给予痰热清联合仙人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睾丸和腮腺肿痛消失时间、头晕消失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根据指标变化进行判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给予痰热清联合仙人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其临床疗效,为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颇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成人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经颌后入路,分别采用腮腺前缘入路及腮腺后下极入路,解剖复位髁突骨折行坚强内固定术。结果:6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解剖复位,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无关节强直出现。A组2例出现面神经麻痹。B组1例出现涎瘘,4例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结论:颌后入路可有效治疗髁突骨折,且腮腺前缘入路较腮腺后下极入路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4岁,汉族。主因面部不对称,腭部裂隙4年于2005年5月11日以“先天性软腭裂”收住院。4年前息儿出生时即被发现其面部两侧不对称,无左耳廓及外耳道,悬雍垂裂开,不能吮乳,面部不对称随其生长发育愈发严重。既往体健。患儿足月顺产,其母妊娠期间无特殊感染及不适。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无其他遗传病患者。临床检查:全身情况,意识清楚,智力正常。心肺肝脾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口腔颌面外科检查:头稍偏向左侧,面部两侧不对称,左侧睑裂稍小并向下倾斜,正视前方时眼球向外上转,眼睑可闭合,视力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出血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脑出血术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3周.观察患者排尿日志指标和膀胱容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4/39)、65.8%(2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P=0.027).治疗组排尿次数[(10.15±2.21)次/24 h比(18.63±3.42)次/24 h,t=12.956]、尿失禁次数[(2.18±1.04)次/24 h比(6.19±2.16)次/24 h,t=10.421]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单次尿量[(293.38±16.32)ml比(180.82±15.43)ml,t=31.083]、膀胱初感容量[(276.73±20.95)ml比(186.43±21.14)ml,t=18.825]、膀胱最大容量[(492.81±23.72)ml比(293.81±24.46)ml,t=36.244])高于对照组(P<0.01),残余尿量[(13.25±5.83)ml比(34.63±6.25)ml,t=15.527]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