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奉琪  张宇  王欣  王晓猛  李彦森  罗子璇 《中国骨伤》2022,35(12):1132-1137
目的:探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治疗重度拇外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的38例(50足)重度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8足),女32例(42足);年龄29~64(54.7±6.8)岁;左侧26足,右侧24足;病程5~23(12.4±3.9)年。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价前足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38例患者(50足)均获随访,时间15~23(18.3±3.2)个月。HVA、IMA、DMAA术前分别为(44.61±3.92)°、(18.74±2.51)°、(12.85±2.11)°,末次随访时为(13.45±2.13)°、(7.83±1.36)°、(7.03±1.39)°,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截骨端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断裂或松动、拇内翻等并发症发生。VAS、AOFAS评分别由术前的(6.81±2.14)、(43.6±8.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97±0.78)、(87.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优20足,良28足,可2足。结论:Scarf截骨联合软组织平衡松解治疗重度拇外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矫形效果,但需注意其学习曲线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合并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36例,对外踝骨折AO分型,均为A1型陈旧性骨折,采用带线锚钉修复外踝陈旧撕脱骨折同时修复外侧副韧带。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足的功能。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踝部疼痛。 结果36例术后均获随访10~25个月,平均14.8个月。AOFAS由术前(62.5±14.4)分改善至术后(94.6±5.2)分(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改良Baird-Jackson 评分:优26例,良9例, 可1例,优良率为97.2%。踝部疼痛VAS评分术前(7.2±0.6)分改善至术后(3.7±0.6)分(P<0.05),末次随访评分优25例,良10例,可1例。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基本恢复,疼痛缓解。 结论采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重建外侧解剖结构,可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约占创伤患者人数的15%~([1]).其中约半数为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死率高达40%~([2,3]),若治疗不当造成畸形愈合,则影响患者生活.笔者i999年1月-2005年12月对3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进行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展筋活血散对足踝部急性损伤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足踝外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60例足踝部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患者使用展筋活血散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压痛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肿胀消退影像学指标T2。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压痛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除肿胀评分和压痛评分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T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展筋活血散能显著改善足踝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且对肿胀消退影像学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治疗外翻的解剖学入路及手术的要点。方法:(1)100例正常足及100例外翻足,测量长伸屈肌腱的位置;(2)对20具尸体40足解剖,观察长伸肌腱、长屈肌腱、短伸肌腱、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及周围血管走行特点,并测量上述结构与解剖标志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长伸肌腱的位置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44±4.26)m m,在跖附关节中点外侧(2.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1.32±1.4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22±2.4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0.44±2.42)m m。在外翻的患者中,长伸肌腱在踝横纹处位于胫骨前肌外侧(9.32±3.46)m m,在跗跖关节中点外侧(3.00±2.22)m m,跖趾关节中点外侧(4.22±2.26)m m,止点位于末节趾骨基底中点(2.02±2.32)m m范围内,长屈肌腱在跖趾关节中点外侧(3.24±2.32)m m。趾背侧皮肤由隐神经、腓浅及腓深神经支配。结论:(1)正常与外翻足的比较中,伸肌腱的位置在足横纹及止点处无明显的差异,在跖附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外翻足的伸肌腱明显外移(P<0.05)。长屈肌腱也明显外移(P<0.05)。(2)手术中隐神经终末支易受损伤。(3)伸肌腱内移并止点重建可矫正外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髂动脉损伤的原因、诊断及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髂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髂总动脉血栓3例,髂外动脉血栓5例(右侧2例、左侧3例),左臀上动脉断裂2例.3例髂总动脉及2例髂外动脉血栓行人造血管移植术,获得成功.髂外动脉切除损伤段直接吻合术1例成功.髂外动脉取栓再通术1例成功,1例失败.左臀上动脉断裂行血管造影栓塞术获得成功.结论 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髂动脉损伤,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以挫伤、血栓形成为主,髂内动脉以破裂为主,应根据损伤的部位及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MRI早期诊断颈髓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于2010年4月~2011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共计6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应用MRI确诊颈髓损伤时间分为A组( n =36,≤24 h),B组( n =25,>24 h),确诊后进行常规脊髓损伤治疗,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感觉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确诊时和常规治疗后3周患者运动神经情况对比,分析应用MRI早期诊断颈髓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组应用MRI确诊治疗后运动功能、感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MRI早期及时且准确诊断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伸肌腱移位动力矫正外翻畸形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长伸肌腱移位矫治外翻畸形25例38足。其中男2例3足,女23例35足;年龄22~60岁,平均46.3岁。术前外翻角21~45°,平均31.30°;跖间角7~21°,平均12.52°。手术将第1跖骨骨赘凿除,内侧关节囊修复,收肌横头切断,长伸肌腱向内侧移位、止点再造。结果术后外翻角7.30±2.62°,跖间角6.50±2.4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优25足,良7足,差6足,优良率84.2%。获随访6~24个月。2足于术后2个月出现内翻,2足术后3个月出现第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无外翻畸形复发。结论通过口止母长伸肌腱内移等软组织平衡恢复了第1跖趾关节内、外侧应力,手术操作简便,畸形矫正效果好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微创跖骨头颈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创跖骨头颈截骨治疗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75例(626足)(足母)外翻患者采用微创跖骨头颈截骨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均拍摄双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并采用美国足部疾患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根据(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及第1跖骨相对长度决定截骨量及远端外移的程度.结果 随访12~30个月,平均(18.5±6.8)个月.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皮肤感染1例1足,缝线反应1例1足.术后患者的(足母)外翻角为7.18°±4.55°,第1、2跖骨间角为5.07°±1.70°,平均矫正30.54°和12.33°,足部功能评分(84.8±7.6)分,与术前[(46.5±9.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第1跖骨的长度,正确选择截骨的方法及跖骨远端向外推移的程度可有效地三维立体矫正(足母)外翻畸形,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2015至2019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老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系统及电子病历查询系统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老年踝关节骨折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侧别分布、体重指数,AO分型等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患者年龄60~95岁,平均(66.33±6.01)岁,其中男性153例(40.69%),女性223例(59.31%),男女性别比为1∶1.46。60~69岁年龄组骨折占比最高(78.19%)。依据不同性别分组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侧别构成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AO/OTA分型,44-A型167例(44.41%),44-B型157例(41.76%),44-C型52例(13.83%)。患者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86 kg/m2(16.04 kg/m2~36.65 kg/m2)。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14.63%),合并高血压患者112例(29.79%)。结论老年踝关节骨折60~6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女性骨折风险高于男性。男性踝关节骨折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