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分析其与瓣膜病变程度、瓣膜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瓣膜病变数量增多及返流程度加重,脂联素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戎娟  刘莹 《实用老年医学》2005,19(6):308-309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突聋)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突聋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和甲襞微循环指标,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突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可能与突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老年Ⅱ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NIDDM患者 183例 ,其中病史 5年以上血糖控制良好、无并发症且无感染性疾病者 97例 ;初次确诊、血糖控制不良者 86例 ,其中无感染性疾病者 5 0例 ,有急性腹泻或尿路感染者 36例。未患NIDDM者 70人作为对照组 ,其中 35人为健康体检者 ,另 35人为有发热性疾病、有症状的感染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测定空腹血糖和C 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老年NID DM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结论 :高血糖可能是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入选NAFLD组38例,非NAFLD组42例.测定GH、腰围(W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IJrr)、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NAFLD组GH、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NAFLD组(P〈0.05);NAFLD组BMI、WC、FPG、Fins、HOMA—IR、TG、hsCRP、AIJT、GGT水平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GH、HDL—C与NAFLD呈负相关,WC、BMI、FPG、Fins、HOMA—IR、TG、hsCRP、ALT、GGT与NAFLD呈正相关。结论GH与NAFLD密切相关,低水平CH可能是NAFLD危险因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等共同参与了NAFL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83例入选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CAS组及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相关炎症因子.结果 CAS组ε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ε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ApoE等位基因组间TC、LDL-C、TG、颈动脉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上述指标的值以携带ε4等位基因组为最高.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是影响血清TC及LDL-C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同时与CAS程度及体内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在发病72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内大梗死组血清炎症因子高于中、小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P<0.05);试验组的易损斑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能及时提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可利用炎性生物分子标志物协助对缺血性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测定人血清中总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含量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方法使用竞争法,样本中的25-OH VD与生物素化25-OH VD衍生物共同竞争结合碱性磷酸酶标记的25-OH VD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25-OH VD衍生物再结合链霉亲和素磁珠,形成抗体-抗原衍生物-磁珠的复合物,通过检测复合物的光信号来测定样本中25-OH VD的浓度。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干扰、稳定性以及方法比对等性能评价。结果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偏差小于1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在3.17~98.75 ng/m L之间测量值与靶值线性良好;生物素浓度不大于250 nmol/L、三酰甘油浓度不大于1 500 mg/d L、血红蛋白浓度不大于1 500 mg/d L、胆红素浓度不大于200 mg/d L时,对样本检测不产生明显干扰作用; 25-OH VD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在4℃条件下21 d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Immunodiagnostic Systems公司25-OH VD检测试剂盒(ELISA法)同时测定200例临床样本,回归方程为Y=1.006 2 X-0.166 3,r~2=0.979 2。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定量测定25-OH VD,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肺动脉压力(PAS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共66例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片口服,疗程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运用心脏彩超测定2组病人的PASP、RVEF的变化,并检测其血清CRP、SO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PASP、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仅治疗2个月后PASP、CRP的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的SOD均较治疗前上升,且SOD的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治疗后RVEF的上升在2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病人有利于肺动脉压力的控制,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抗氧化能力而实现,对于此类病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添加副波长前后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精密度的变化。方法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16000上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时,设定主波长为340 nm。在设定副波长(700 nm)前后,每天分别检测10、100、200、400 mg/L 4个浓度的尿微量清蛋白,每个浓度重复检测5次,连续5 d,共检测25次,记录结果,计算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并与厂商声明的精密度进行比较。结果双波长批内精密度、总精密度均优于单波长。单波长所有标本批内精密度、总精密度,以及双波长10、100 mg/L尿液标本批内精密度及总精密度均未通过厂商声明的允许不精密度5%。而双波长200 mg/L尿液标本总精密度及400 mg/L尿液标本的批内精密度、总精密度符合厂商声明的5%。结论副波长有助于提高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并建议应用双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