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内源性的3-硝基酪氨酸与非天然的4-硝基苯丙氨酸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对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利用遗传密码扩充技术,将这两种免疫原性氨基酸分别引入到PD-L1疫苗的相同位点,获得具有3-硝基酪氨酸以及4-硝基苯丙氨酸的两种PD-L1突变体。用这两种突变体免疫小鼠,分析对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硝基苯丙氨酸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可促进Th1细胞的极化,同时降低Treg细胞的比例,3-硝基酪氨酸的引入对Th1细胞的极化无影响,同时能显著提高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二者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均能促进脾脏CD8+ T细胞的应答,其中含有4-硝基苯丙氨酸的PD-L1突变体应答效果更强。实验结果表明,与内源性的3-硝基酪氨酸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相比,非天然的4-硝基苯丙氨酸更适合用于肿瘤疫苗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3.
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抑制性的信号通路,通过与共刺激分子保持平衡,维持对自身组织的耐受,避免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伴随着共抑制分子与相关配体的上调,引起T细胞功能衰退或耗竭,从而发生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针对抑制性受体与配体开发单抗药物,调节T细胞活性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已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免疫调节信号通路采取联合治疗也体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对肿瘤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与协同作用评价进行综述,并对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及免疫方案的选择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肿瘤免疫疗法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新方向。双特异性抗体可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因而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双特异性抗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三功能抗体和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已分别有药物上市,代表药物是卡妥索单抗和博纳吐单抗。迄今为止,有将近100种抗肿瘤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深入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案。本文对卡妥索单抗、博纳吐单抗和目前极具开发前景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免疫系统(human immune system,HIS)小鼠大都用于评价肿瘤疫苗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效应的能力,却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本研究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体外诱导分化的同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共移植到NCG小鼠中从而建立DC-HIS小鼠模型。在DC-HIS小鼠中,共移植的抗原递呈细胞(HLA-DR+CD11c+)能定植于模型小鼠脾脏;DCs共移植也显著提高了激活的人CD4+ T/CD8+ T细胞和人B细胞的比例,提示DCs-HIS小鼠能较好的模拟人体的免疫应答情况。利用所构建的DCs-HIS小鼠评价靶向HER2蛋白疫苗(NitraTh-HER2)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NitraTh-HER2疫苗能够诱导HER2特异性人IgG抗体的产生,并具有显著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靶细胞SK-BR-3的裂解率达到47.1%;NitraTh-HER2疫苗能够产生抗原特异性的CTL效应,靶细胞SK-BR-3的裂解率达到14.6%。研究结果提示,DC-HIS小鼠模型为预测人类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考察含对硝基苯丙氨酸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治疗BAFF过表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利用本研究前期构建的工程菌,表达纯化了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可溶型突变体(smBAFF)以及在其65位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改构体(pNO2Phe65smBAFF)。通过考察pNO2Phe65smBAFF体外促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免疫原性以及所诱导的抗血清对天然BAFF活性的抑制作用,评价了其用于治疗BAFF过表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性;同时采用了cGVHD(graft-versus-host disease)诱导的狼疮肾炎小鼠模型评价了pNO2Phe65smBAFF的药理活性。结果表明: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pNO2Phe65smBAFF不具有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由于对硝基苯丙氨酸的引入显著增强了蛋白的免疫原性,诱导机体产生了可以抑制天然BAFF活性的交叉抗体;在cGVHD诱导的狼疮肾炎小鼠模型中,pNO2Phe65smBAFF可显著减轻疾病症状。定点引入了对硝基苯丙氨酸的pNO2Phe65smBAFF可以作为治疗BAFF过表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测定多肽药物体内代谢关键水解酶的高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确定通用的体外酶解反应条件为:pH 7.8或9.0,缓冲体系为0.01 mol/L PBS或50 mmol/L Tris缓冲液,实现对多肽药物关键水解酶的统一高通量体外检测。利用该方法对多肽药物普兰林肽的关键水解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肽释放相关酶5和二肽基肽酶4对普兰林肽的水解作用最强,与微量热泳动分析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分析多肽药物的关键水解酶,为优化多肽药物的酶稳定性提供方法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B7-H3是在多种肿瘤表面过表达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利用本实验室前期设计的硝基化T细胞表位为基础,构建了可靶向免疫检查点B7-H3的表位疫苗。该疫苗能在CT26结肠癌模型中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且与PD-L1蛋白疫苗有明显的协同作用。B7-H3疫苗可以增加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 T细胞的比例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8+ T细胞的比例,同时减少肿瘤浸润CD4+ T淋巴细胞中抑制性Treg细胞的比例,有效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研究结果提示,B7-H3表位疫苗可以作为有效的肿瘤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有多款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其配体(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用于临床治疗,但只有部分患者表现出临床反应,因此需要一种替代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以PD-L1为靶点的治疗性肿瘤疫苗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研究设计了以PD-L1为靶点的表位肽疫苗,然后基于人源化免疫系统(HIS)小鼠模型筛选,具有免疫原性的PD-L1表位肽,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设计并筛选得到的PD-L1-B1表位肽疫苗不仅成功诱导了PD-L1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还表现出抗肿瘤活性。此外,免疫治疗还增加了肿瘤的T淋巴细胞浸润,重塑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综上所述,PD-L1-B1表位肽疫苗表现出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对PD-1/PD-L1阻断不敏感的患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替代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肿瘤治疗药物通常存在水溶性差、靶向性低、稳定性差、不易被肿瘤细胞摄取等不足,开发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仍是肿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具有良好的序列可编程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基于DNA的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作肿瘤治疗的药物递送载体。大量研究表明,DNA纳米材料可以有效装载肿瘤治疗药物,实现肿瘤组织靶向递送、高效细胞摄取与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本文从DNA纳米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入手,例举DNA纳米材料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其他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