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一种改良方法构建果蝇草酸钙肾结石模型。方法:配制标准培养基和造模用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果蝇仅予标准培养基,而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分别从成虫期和幼虫期开始摄入含 0.5%乙二醇( EG)的造模用培养基。于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评估各组果蝇马氏管内成石情况,分别记录模型组成石率达 100%所花时间,并对成石率 100%时模型组间“ ++”和“ +++”所占比率进行比较;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鉴定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绘制各组果蝇生存曲线,并比较生存周期差异。结果: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分别在果蝇成虫日龄 14 d和 22 d,马氏管内成石率达到 100%。当改良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成石率均达到 100%时,两组“ ++”与“+++”所占比率分别为(40.5±4.4)%和(39.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拉曼位移的主峰主要集中在 1 462 cm-1、1 463 cm-1和 1 473 cm-1,说明模型组果蝇马氏管内结石成分均为草酸钙。空白对照组、传统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的最高寿命分别为 76 d、70 d和 68 d,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35 d、30.5 d和 30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生存周期均显著缩短(P均< 0.01),但传统模型组与改良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改良型造模方法使果蝇在其幼虫期即摄入 0.5% EG,缩短了模型构建周期且具有可重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包皮环切术是泌尿外科门诊手术室最常见的手术,目前我院主要开展三种包皮环切术,即传统包皮环切术、商环包皮环切术及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术,我们发现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并发症、愈合后的美观度、患者满意度方面比传统手术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我们对预的约包皮过长、包茎患者285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依据患者自愿原则对其中的145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行传统包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病理学分期T4期8例,T3期4例,T1b期1例。肿瘤部位:弥漫分布4例,胆囊底部5例,胆囊底部及体部3例,胆囊体部1例。其中9例非弥漫肿物最大径2.0~6.0 cm。合并胆囊结石12例。手术方式:行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6例。截至2022年4月1日,11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110个月),死亡7例,生存4例。6例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化疗用药包括吉西他滨、吉西他滨+顺铂、替加氟),其中3例死亡,3例生存;5例未行放化疗患者中4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以腺癌多见,而SCC、ASC少见。胆囊SCC、ASC肿物体积较大,预后较腺癌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疗效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膀胱癌患者97例,给予吉西他滨1000mg中加入50m 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经留置的导尿管灌入膀胱,药液在膀胱内保留60min后排出。疗程开始以1周灌注1次共8次,以后15天1次共8次,再接着1个月1次至1年。结果:膀胱灌注后3、6、12个月膀胱癌复发例数分别为3例(3.1%)、5例(5.2%)、10例(10.3%),轻微的尿频尿痛症状6例,未出现尿道狭窄病例。结论:膀胱癌术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过程中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中灌注1‰浓度的次氯酸(HClO)对预防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 方法基础实验: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8‰浓度下的HClO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临床试验:前瞻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适应于一期PCNL术的132例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术中用1‰HClO生理盐水灌注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用生理盐水常规灌注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SIRS发生情况。 结果≤2.8‰的HClO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未产生明显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影响(P>0.05)。在临床试验方面观察组术后SIRS的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2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CNL术中灌注1‰浓度的HClO生理盐水对降低PCNL术后发生SIRS风险和提高患者预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尿道内冷刀切开加瘢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男性尿道狭窄24例行尿道内冷刀切开加瘢痕电切术。年龄32~77岁,平均5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个月。其中骑跨伤后狭窄10例,前列腺手术后狭窄6例,骨盆骨折后狭窄6例,炎症性尿道狭窄2例。尿道狭窄长度0.6~3.0cm,平均2.1cm。狭窄长度<1.0cm 6例,1.0~2.0cm 15例,>2.0cm 3例。结果:尿道狭窄24例一次手术成功22例,术后再狭窄而行二次腔内手术2例获成功。术后3~6个月复查,平均尿流率8~24mL/s,最大尿流率15~28mL/s。术后随访3~30个月。术后轻度尿失禁2例,于1~3个月自愈。结论:尿道内冷刀切开加瘢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操作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可靠,手术安全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应作为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黄芪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探讨Cx43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黄芪干预组(RA组),于再灌注2 h后检测肾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进行肾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