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卵巢癌上皮组织中关于CD24和Yes相关蛋白1(YAP1)的发生发展机制,分析二者与卵巢癌中临床参数的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4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和44例卵巢上皮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4和YAP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二者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卵巢癌上皮组织中CD24和YAP1均有明显的高表达(P<0.05);CD24在卵巢癌上皮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P<0.05);这种类型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01,P<0.05).经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D24和YAP1阳性情况下,患者的生存期减少(P<0.05).结论 CD24、YAP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CD24、YAP1蛋白和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寄生虫病防控成效的凸显以及寄生虫病疾病谱的变化,致使医学寄生虫学的学科地位及其现实意义越来越被忽略.近年来,由于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受重视程度的不断降低,医学寄生虫学课程也逐渐呈现出授课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和方法传统落后的特点.而"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方法的目的.文章深入剖析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现状,并深入探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有效发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医学寄生虫学的课程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应对医学寄生虫学教学现状,打造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金课",实现医学寄生虫学"专业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麋鹿角醇提液对正常小鼠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麇鹿角醇提液低剂量组(2 g·kg~(-1)·d~(-1))、高剂量组(4 g·kg~(-1)·d~(-1)),灌胃给药,连续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浓度,RT-PCR法检测脾淋巴细胞IL-2,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麋鹿角醇提液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2和IFN-γ的浓度升高,脾淋巴细胞IL-2,IFN-γ 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麋鹿角醇提液能促进正常小鼠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与表达,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心脏组织中src抑制的C激酶底物(SSeCKS)的表达变化,探讨高脂血症对SSeCKS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组(n=8)和正常饮食组(n=8)SD大鼠分别经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16周后,测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用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SeCKS在心脏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SSeCKS在心脏中的细胞定位。结果高脂饮食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正常饮食组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高脂饮食组形成高脂性心脏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高脂饮食组中SSeCKS表达主要分布在心内膜、心间质;免疫荧光双标发现SSeCKS与心脏组织内皮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部分共定位。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能使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并引起心脏SSeCKS表达升高,SSeCKS可能参与了心脏结构重塑及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157号位苏氨酸磷酸化的p27kip1(p-27kip1Thr15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的表达,探讨其间相互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HCC及其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中P-p27^kip1Thr157和Ki67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8例HCC及其癌旁肝新鲜组织中P-p27^kip1Thr157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P-p27^kip1Thr157在HCC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和血管瘤旁肝组织低或缺失表达,PCNA在HCC中显著高表达(P〈0.001)。(2)在HCC中,P-p27^kip1Thr157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Ki67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有无坏死和AFP值均明显相关(均P〈0.05);HCC中P-p27^kip1Thr157与Ki67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604,P〈0.001)。(3)Kaplan-Meier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p27^kip1Thr157可作为HCC患者显著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 P-p27^kip1Thr157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有一定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各组均以灌胃给药,2次/d,连续21 d,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给予同体积的0.9%氯化钠液,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蛇药治疗.给药第15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予以环磷酰胺30 mg/kg皮下注射,连续7d制备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比较4组间DCs表型、DCs功能和细胞因子白介素12(IL-12)的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DCs的表面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Ⅱ、CD11c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分泌IL-12均显著增强.结论:季德胜蛇药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孙强  汤伟  汪晓莺 《重庆医学》2012,41(7):658-66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9例CHB患者(CHB组)及1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及HBV标志物;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其血清ALT水平正相关(r=0.582,P<0.01),而与血清HBV DNA载量无明显相关(r=-0.213,P>0.05)。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C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27kip1和Spy1在肝癌细胞HuH7增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血清饥饿合并释放处理肝癌细胞株HuH7,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该处理对HuH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生长状态的HuH7细胞中p27kip1和Spy1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情况;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HuH7细胞中p27kip1与Spy1的结合情况。结果血清饥饿造成HuH7细胞生长周期停滞,Spy1表达下降,p27kip1蛋白总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此同时,p27kip1的阳性信号也由整个细胞分布转变为胞核高分布,而Spy1的阳性信号则由胞核高分布转变为胞浆高分布。血清释放后刺激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上述分子呈现相反的变化,且p27州的阳性信号在胞浆分布增强。结论Spy1可能通过与p27kip1结合来介导p27kip1的核内外分布并影响其表达,从而参与调控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2、8h、1、3、5、7和14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Cyclin D3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3在正常以及损伤后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West—emblot显示,Cyclin D3蛋白水平在tSCI后头、尾段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尾段明显:Cyclin D3的表达于损伤后8h开始逐渐升高,3d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第5天,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yclin D3在正常脊髓中均匀分布,损伤后3d,Cyclin D3在脊髓白质和灰质中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yclin D3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ronal nucleus(Neu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hydrolase(CNPase)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t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也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Cyc—lin D3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Cyclin D3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TSA对Ⅱ型胶原诱导的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IA小鼠模型,收集引流淋巴结细胞。MTT法观察不同浓度TSA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Annexin-v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结果:TS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T细胞增殖,经20ng/ml TSA处理后,T细胞凋亡率增高,呈现时间依赖性效应关系。20ng/ml TSA作用T细胞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结论.TSA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 3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