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肿瘤学   9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新的饮食干预策略,其可能改善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限时进食是间歇性禁食的 一种特殊形式,通常仅限制每天的进食时间窗而不限制热量,除了和其他间歇性禁食手段一样能够控制体重并改善代谢紊乱 以外,限时进食还能调节昼夜节律并影响自噬水平,具有潜在的抗衰作用,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了它预防肿瘤发生以及减缓肿 瘤发展的潜力。 同时,由于实施方案便利、不良反应轻微,限时进食有着不错的依从性及安全性,有可能成为一种适合肿瘤患 者长期实施的辅助治疗方案乃至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从改善肥胖和代谢紊乱、调节昼夜节律和自噬水平以及目前与肿瘤相 关的研究进展这三个方面阐述了限时进食对恶性肿瘤的潜在作用,旨在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探讨限 时进食作为一种营养干预手段对恶性肿瘤发生的潜在预防作用以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以期可以完善对肿 瘤患者的营养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严重威胁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晚期宫颈癌治疗手段有限,5年生存率不到20%,是妇科肿瘤的巨大挑战。免疫治疗是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疫苗和过继性T细胞免疫疗法等,但免疫治疗耐药性使部分患者无应答而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免疫耐药的机制从而改善耐药,现归纳总结了近年有关宫颈癌中免疫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肿瘤内在因素和外在免疫环境改变等因素,并介绍针对免疫耐药提出的应对措施及进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细胞减灭术(CRS)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对卵巢癌Ⅲc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54例卵巢癌Ⅲc期患者资料,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分为CRS组30例及CRS+HIPEC组24例。分析两组的总体生存期(OS)及严重不良事件(SAE)。结果:两组中位随访时间CRS组和CRS+HIPEC组分别为44.1个月(6-168.0个月)和42.6个月(10.5-110.9个月),OS分别为27.1个月(95%CI:21.8-35.3个月)和32.6个月(95%CI:24.8-40.6个月)(P<0.05)。术后30d内CRS组3例发生SAE,CRS+HIPEC组5例(P=0.466),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满意度、术后化疗周期≥6个周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RS+HIPEC可延长卵巢癌Ⅲc期患者生存时间,且并不显著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6.
泛素化过程是内源性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参与泛素化过程的泛素交联酶UbE2D3会影响细胞内某些蛋白及核酸的含量、活性进而影响其生物效应。在肿瘤细胞中,这种作用显得尤其关键,可参与部分癌症因子的修饰与降解,从而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表明,在乳腺癌中UbE2D3与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放射敏感性、侵袭性等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 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 HIPEC 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riton eal lavage cytology ,PLC )检查;普通RT-PCR 及实时定量RT-PCR 检测CEA mRNA 、CK20mRNA ;化学发光法检测HIPEC 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 、CA125 、CA19- 9 ;分析各项指标HIPEC 前、后的变化特点。结果:HIPEC 前、后PLC 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3.3% vs. 24.4%(P < 0.001);CEAmRNA 阳性率分别为97.8% vs. 84.4%(P = 0.058);CK20mRNA 阳性率HIPEC前、后均为95.6%(P = 1.000)。 分别有32.5% 和30.0% 的患者HIPEC 后CEAmRNA 表达量、CK20mRNA 表达量较HIPEC 前显著下降(均P < 0.001)。 HIPEC 前、后CEA 、CA125、CA19- 9 阳性率分别为50.0% vs. 23.6%(P = 0.016)、52.6% vs. 47.4%(P = 0.409)、36.8% vs.26.3%(P = 0.121)。结论:HIPEC 可有效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为实现腹膜癌的细胞学根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霉素(ADM)与阿霉素前体药物(PADM)治疗高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初步探索PADM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CCLM9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PADM组、ADM组和对照组,每8d给药一次,每4d记录一次一般状况。当肿瘤进展导致裸鼠死亡时,即终止实验,余裸鼠行安乐死,取血行常规、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解剖裸鼠,详细记录解剖所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肺及其他转移情况;行免疫组化检测Cat B、Ki-67和VEGF表达,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肿瘤局部控制指标中,PADM组和ADM组的肝肿瘤质量、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区域控制指标中,PADM组和ADM组ePCI值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控制远处转移指标中,PADM组肺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ADM组(P<0.05)。PADM组和ADM组的血清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常规指标中,PADM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ADM组(P<0.05);PADM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功能指标中,PADM组和ADM组GG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肾功能指标中,PADM组BUN和Cr显著低于ADM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指标中,Cat B和VEGF的表达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i-67阳性率在3组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PADM组最低,其次为ADM组,对照组阳性率最高。结论:与ADM比较,PADM有更好的抗癌转移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可降低血液和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硒结合蛋白1(SBP1)在结直肠癌DLD-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引起的DLD-1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变化,揭示SBP1的部分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SBP1siRNA或SOD1siRNA转染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CuZn/Mn-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SBP1siRNA转染对DLD-1细胞SOD酶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调SBP1后,SOD1和SOD2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下调SBP1或SOD1后DLD-1细胞内SBP1、SOD1及SOD2蛋白水平的变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染色法检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的水平。结果:下调SBP1后,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36.7±1.6)μmol/L]相比对照组[IC50为(17.5±0.8)μmol/L]明显减小(P<0.05);同时下调SBP1和SOD1后,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IC50为(16.8±1.0)μmol/L]相比对照组[IC50为(17.3±1.2)μmol/L]无明显变化(P>0.05);下调SBP1分别在转录水平、蛋白水平及酶活性水平上调了SOD,并减少了由奥沙利铂引起的DLD-1细胞内产生的超氧阴离子。结论:下调SBP1能上调SOD的水平,进而减小了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故SBP1能通过抑制SOD增强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Fas作为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Fas系统是目前研究最清楚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主要由Fas及其相应配体(Fas L)组成。细胞在接收到凋亡信号后,主要经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两条途径引发细胞凋亡。此外,Fas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该文概述了Fas和Fas L的分子特征及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