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转归及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亚急性)早期肝衰竭患者60例,按知情同意分为2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观察2组的病情转归。结果 2组治疗前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D4+/CD8+比例、CD3-CD16+CD56+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CD3+CD4+T细胞绝对计数、对照组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救治成功率比较,治疗组75.00%,对照组6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6,P=0.366)。但10 d病情稳定率治疗组71.88%,高于对照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9,P=0.044)。救治成功患者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35.00 d(29.00,51.00),低于对照组50.50 d(38.25,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1,P=0.025)。结论 在早期乙肝肝衰竭患者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较快稳定病情,减少住院时间;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增高,CD3+CD8+水平稳定,CD4+/CD8+比例升高,CD3-CD16+CD56+细胞增高可能预示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oluble growth–stimulating expression gene 2,sST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HBV–ACLF组)、5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CHB组)、50名健康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及血清IL–12、VEGF、sST2、MCP–1的表达水平,并比较血清IL–12、VEGF、sST2、MCP–1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组AST、ALT、TBiL、血清IL–12、VEGF、sST2、MCP–1水平均高于CHB组与对照组,ALB均低于CHB组与对照组,CHB组AST、ALT、TBiL、血清IL–12、VEGF、sST2、MC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2、VEGF、sST2、MCP–1和AST、ALT、TBiL均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12、VEGF、sST2、MCP–1水平在HBV–ACLF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与患者的肝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合并肝脂肪变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病恶化的防治作用。方法4周龄HBV转基因小鼠130只,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肝脂肪变小鼠模型;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恢复正常饮食)、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大黄酸组[120g/(kg·d)灌胃]、易善复组[69.2g/(kg·d)灌胃]4组,每组30只,第24和48周末每组分别处死15只,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高脂喂养48周后小鼠肝组织可见脂肪变、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NAFLD肝组织活动度计分(NAS)接近NASH(3.58±1.44)。②肝组织光镜观察示24和48周末模型组NAS高于对照组,大黄酸组NAS无下降,易善复组48周末NAS降低。③血生化示24周时各组间TC、TG、FPG差异明显,大黄酸与易善复组均见增高的TC、TG、FPG水平下降;48周末组间TC、FPG仍保持原差异趋势。④24及48周末各组间血清HBV载量均差异明显(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水平相似,大黄酸组变化不明显,易善复组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高脂配方喂养HBV转基因小鼠可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NASH小鼠模型,大黄酸可一定程度改善该模型的糖脂代谢,但对肝组织病变作用有限。回复正常饮食的组织学干预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PS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诊治的ACLF患者102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PSS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PM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194,P=0.04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和TBIL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均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FIB、TSH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AST、ALT和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AP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FIB、T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MAS联合MPSS治疗ACLF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 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大量的现症HBV感染者仍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疾病负担~([1])。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在CHB临床实践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2]);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构成,自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黄煎液联合谷氨酰胺能否减少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发生并探讨其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A组),大黄防治组(B组),谷氨酰胺(Gln)防治组(C组),大黄联合谷氨酰胺防治组(D组),对照组(E组).A、B、C、D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GalN)建立急性肝衰竭(AHF)大鼠模型.造模前两天,B组予大黄煎液灌胃,C组予Gln溶液灌胃,D组予大黄煎液和Gln溶液灌胃,A组和E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造模4天后处死动物,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及平均组织含菌量的情况,观察回肠组织学改变,测量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 D组肠系膜淋巴结易位率(50%)明显低于A组(100%)(P<0.05),D组亦低于B组(63.6%)、C组(60%)(P>0.05).D组肠系膜淋巴结平均组织细菌含量(1.80 ±2.31)×103CFU/g低于A组(10.54 ±4.08)×103CFU/g(P<0.01),但与B组(3.59±3.80)×103CFU/g、C组(3.12±3.54)×103CFU/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肠绒毛高度1.77±0.14μm显著高于B组1.23±0.92μm (P<0.01)和C组1.45±0.13μm (P<0.01).D组的肠隐窝深度1.46±0.15μm显著高于B组0.92±0.11 μm(P<0.01)和C组1.15±0.13μm (P <0.01).结论 大黄能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肠道微循环,谷氨酰胺具有保护肝脏、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大黄联合谷氨酰胺能改善AHF大鼠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AHF大鼠肠道细菌易位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正【据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20年8月报道】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患病率和短期预后:荟萃分析(作者Jiang W等)发生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肝硬化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KI)临床特点不同,但目前关于ACLF人群AKI疾病特征的研究较少。这项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AKI对ACLF结局的影响。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医院的Jiang等检索了Pub 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中2011-2019年的评估AKI对ACLF结局影响的原始文献;计算1个月和3个月病死率的比值比(OR)与95%CI,评估血管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含量以及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32例轻度慢乙肝患者、42例中度慢乙肝患者、38例重度慢乙肝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TRECs的含量以及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中、重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间相比CD3~+/CD4~+/CD8~+、CD4~+CD45RA~+、CD4~+CD45RO~+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CD8~+CD45R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在重度组中下降最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CD45RO~+存在明显的升高,同样在重度组中升高最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RECs含量慢乙肝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中、重慢乙肝组间TRECs含量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RECS是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指标,能够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近期免疫功能,外周血TRECS与CD45~+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较常规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更能全面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初治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区(HBV RT)准种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应用ETV初始治疗(0.5 mg/d)应答不佳的患者资料,留取各患者治疗过程中基线、4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血清标本冻存于-70℃备用,并检查生化指标、血清学指标、HBV DNA水平等。提取HBV DNA,PCR法扩增HBV RT区,HBV-DNA≥1E+04 IU/mL的模板直接扩增,HBV DNA1E+04 IU/mL的模板,应用巢式PCR扩增。回收目的片段并进行T-A克隆,每个标本挑取20~30个克隆,取鉴定为阳性的克隆测序,采用ClustalX 1.81软件和NCBI BLAST工具,将HBV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氨基酸替换形式及准种分布情况。结果本实验5例ETV应答不佳患者治疗过程中共检出7种病毒株变异形式,分别是rtM204I、rtM204IV、rtT184L、rtM204V+rtL180、rtM204I+rtL180M、rtM204I+rtL180M+rtT184L、rtM204V+rtL180M+rtT184L。各种病毒株所占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抗病毒之前野生株是绝对优势株,出现病毒学突破时,耐药突变株成为种群中优势株。结论在ETV抗病毒药物压力下,CHB患者HBV RT区准种分布处于动态变化中,准种变化与ETV抗病毒药物敏感性以及耐药性密切相关。rtM204I/V+rtL180M+rtT184L是与ETV耐药相关的主要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