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uPA和uPAR的表达,探讨肝炎发病时血液纤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急慢性乙型肝炎血浆uPA和uPA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意义地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血浆uPA和uPAR水平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P〈0.05),亦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中轻度组(P〈0.05和P〈0.01);急性乙型肝炎血浆中uPAR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中轻度组(P〈0.01);乙型肝炎急性期血浆中uPA和uPAR水平显著升高,恢复期明显回落(P〈0.05和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慢性乙型肝炎血浆中uPAR水平与凝血酶原时间(PT)(r=0.605,P〈0.01)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R(r=0.603,P〈0.01)、胆红素(TB)(r=0.649P〈0.01)呈正相关。结论急慢性乙型肝炎uPA和uPAR水平的升高,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有关,是肝炎发病时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某城区居民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调查杭州市区居民贫血的流行情况,为预防部门开展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同时增强社区居民对贫血的认识.方法利用调查表对杭州市某城区3个社区卫生点共1 060名居民(成年人)进行问卷和个别咨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贫血症状、相关病因学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对社区居民进行有关贫血知识及合理膳食的宣教.结果该城区居民(成年人)贫血患病率为2.83%,贫血分度以轻度为主;不同年龄的居民贫血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48%、3.13%,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区成年居民贫血易患人群以老年为主,防治工作应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对象,应采取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尽早发现慢性病,尽早治疗等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种子细胞主要有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来源有限,取材不便,增殖能力差,体外培养困难.目的:利用海藻酸盐微球模拟的三维环境下,将兔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取传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入,经G418筛选后,分为2组:单独培养组将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组将其与髓核细胞按1:1比例于海藻酸盐凝胶微球中进行共培养.共培养14 d后,溶解海藻酸盐凝胶珠,通过流式分选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共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有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单独培养组均呈阴性表达.结论:通过三维共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三系细胞(一系或二系)增多或减少,白细胞分类异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近3年收治的60例外周血三系细胞(一系或二系)增多或减少,白细胞分类异常患者进行反复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结合临床及其他的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外周血化验三系减少患者25例,二系减少12例,血少板减少3例,贫血6例,粒细胞减少2例,血少板增多4例,白细胞增多8例(包括白细胞分类异常,其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80%3例),均作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活检病理检查,部分结合染色体、单克隆抗体、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造血系统疾病51例,非造血系统疾病9例,骨髓穿刺涂片诊断符合率70%,骨髓活检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84%.结论:外周血细胞异常改变应结合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联合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造血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发病机制与造血干细胞受损、骨微循环缺陷、抑制性 T淋巴细胞和体液因子对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抑制作用、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某些造血免疫调节因子所致造血干、祖细胞衰竭有关。骨髓造血功能与活化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有关。免疫与再障的发病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1] 。国内外应用环孢素治疗再障取得较好效果[2 ,3 ] 。本组再障患者 35例应用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治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我院 1 997年 6月以后的住院及门诊病人 ,男 1 6例 ,女 1 9例 ,年龄 1 4~ 6…  相似文献   
6.
朱卫国  陶师  陈岳华  钱文斌  陈小会 《浙江医学》2015,37(18):1526-1528
目的 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 T(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 ITP 发病的关系。 方法 应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和比较 35 例慢性 ITP 患者和 30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 血中 IL-2、IL-4、IL-6、IFN-γ 和 IL-17A 的水平。 结果 ITP 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 IL-17A 的水平 分别为(6.767±1.066)pg/ml 和(1.679±0.253)pg/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患者外周血 IL-2、IL-4、IL-6、IFN-γ 水平与 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 >0.05)。血小板计数≥20×109/L 的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为(8.217±1.477)pg/ml,血小板 计数<20×109/L 的患者外周血 IL-17A 水平为(5.238±1.490)pg/ml,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慢性 ITP 患者 外周血 IL-17A 水平异常升高,提示 Th17 细胞和 IL-17A 可能在 ITP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髓检出蜂房哈夫尼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房哈夫尼菌为机会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该菌通常认为是非致病性,因此,在骨髓培养中检出蜂房哈夫尼菌较少见,故将本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峪  孙常升 《浙江医学》2001,23(3):164-16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性疾病。为了解当今CML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提高诊断率 ,现将我们近12年收治的50例CML患者慢性期初诊时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988~1999年共收住CML慢性期患者50例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16例 ,中位年龄48岁 (15~73岁 ) ,均根据国内诊断及分期标准 [1]确诊。2.病程自发病至确诊CML慢性期的时间为6.5天~15个月 ,中位时间50d,随访至1999年底 ,已发生急变33例 (慢性期病程2个月~13年10个月 ,中位…  相似文献   
9.
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索PICC异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5例PICC异位的发生部位、置管途径、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PICC异位与静脉选择、王管长度的外测量方法、患者局部血管解剖变异、穿刺时患者体位、操作者送管技巧等因素有关.结论 为了减少PICC异住的发生,王管部位宜选择右上肢、贵要静脉;传统外测量方法与送管时患者体位有待改进;多数PICC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纠正.  相似文献   
10.
新型姜黄素纳米粒制备、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高载药量姜黄素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用油酸(OA)对姜黄素(Cur)进行化学修饰。采用改良的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酸酯(mPEG-PLGA)载Cur-OA2纳米粒(mPEG-PLGA-Cur-OA2,PPCO)。并以纳米粒载药量(drug loading,DL)、包封率(entrapment efficiency,EN)为指标,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正交确定工艺制备3批载药纳米粒,应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和透射电镜测定载药纳米粒的zeta电位、粒径与形态。采用体外37℃水浴降解特性来评价其稳定性。最后利用MTT法对纳米粒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正交实验,包封率影响因素为:有机相与水相的量(B)>超声时间(C)>药物与材料比(A)。载药量影响因素为:有机相与水相的量(B)>药物与材料比(A)>超声时间(C)。利用正交设计筛选出的方法制备纳米粒,其载药量达(24.870±0.029)%,包封率为(81.250±0.101)%,zeta电位-23.9±1.6mV,平均粒径235.0±25.8nm,粒度分布均匀,呈单峰分布。载药纳米粒在37℃,前4h降解了20%,而其后的70h里,只降解了5%左右,相比姜黄素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高。纳米粒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对HepG2细胞仍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48h处理后,其IC50为40.61μmol/L,但相比姜黄素15.76μmol/L有所下降,表现为减毒效应。结论 PPCO纳米粒呈均匀球形、载药量高,稳定性好,并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