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55篇
  免费   2715篇
  国内免费   2601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470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199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677篇
内科学   4050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20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811篇
综合类   33312篇
预防医学   473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1512篇
  293篇
中国医学   1633篇
肿瘤学   509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29篇
  2022年   1054篇
  2021年   1315篇
  2020年   1915篇
  2019年   2629篇
  2018年   1971篇
  2017年   1880篇
  2016年   2051篇
  2015年   2374篇
  2014年   4796篇
  2013年   5256篇
  2012年   6235篇
  2011年   6816篇
  2010年   6350篇
  2009年   6536篇
  2008年   6148篇
  2007年   5860篇
  2006年   5305篇
  2005年   5104篇
  2004年   4638篇
  2003年   4614篇
  2002年   4199篇
  2001年   3657篇
  2000年   3058篇
  1999年   2296篇
  1998年   1823篇
  1997年   1636篇
  1996年   1164篇
  1995年   921篇
  1994年   792篇
  1993年   589篇
  1992年   521篇
  1991年   463篇
  1990年   414篇
  1989年   362篇
  1988年   340篇
  1987年   264篇
  1986年   226篇
  1985年   153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101篇
  1982年   90篇
  1981年   65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6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 d比(15.0±3.5) 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的类器官主要由成体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现已培养出肠道、泌尿生殖系统、脑、肝脏等多种类型的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拟人体器官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模型,已在疾病建模、筛选抗癌药物、药物开发、基因及细胞疗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针对培养体系成熟类器官的研究现状及类器官作为疾病的临床前模型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TCGA数据库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s)家族在多种肿瘤中的功能作用。方法 从TCGA中下载11 057个肿瘤样本,由此对BAGs家族(BAG1~6)进行多维分析。结果 BAGs家族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并且不同BAG基因的表达对不同癌症的生存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可能可作为多种癌症的潜在诊断和预后评估标志物,并可能会为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为30~100 nm的圆盘囊泡,其内包含许多组分,诸如复杂RNA和蛋白质等,主要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巨噬细胞,通过对肿瘤生长、免疫逃逸、侵袭和转移、耐药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肿瘤进程。外泌体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招募、极化及抗肿瘤免疫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同时,TAMs以外泌体为媒介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构成了外泌体、TAMs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通路。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阐明肿瘤细胞与TAMs之间,以外泌体为“桥梁”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以及靶向肿瘤细胞和TAMs来源的外泌体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2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该院接受治疗并获得24个月随访,观察并记录结肠癌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并分组,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入院时血清VEGF水平,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后24个月,92例患者中13例疾病复发,占14.13%,79例未复发,占85.87%;复发组入院时血清VEGF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VEGF过表达是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子(OR>1,P<0.05);血清VEGF预测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AUC为0.86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血清VEGF的Cut-off值取374.215 pg/mL时,可获得最佳预测值。结论血清VEGF过表达与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复发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PG-Ⅰ/Ⅱ比值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101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血清IL-6和PG-Ⅰ/Ⅱ水平。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使用Kaplan-Meier曲线明确患者预后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IL-6、PG-Ⅰ和PG-Ⅰ/Ⅱ比值在最佳切割值为10.23pg/mL、30.65μg/L和2.44时,可评估患者的预后,而PG-Ⅱ则无法评估患者的预后。与IL-6≤10.23pg/mL组相比,IL-6> 10.23pg/mL组的肿瘤细胞分化更差、TNM分期Ⅲ期比例明显升高。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IL-6> 10.23pg/m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IL-6≤10.23pg/mL组(28个月vs47个月,P<0.001);PG-Ⅰ≤30.65μg/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30.65μg/L组(34个月vs49个月,P=0.008);PG-Ⅰ/Ⅱ≤2.44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Ⅱ> 2.44组(29个月vs56个月,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IL-6及PG-Ⅰ/Ⅱ比值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检测IL-6及PG-Ⅰ/Ⅱ比值有助于评估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不同途径显露喉返神经的应用情况.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下动脉途径法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最下动脉途径法显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不同途径显露喉返神经,其效果存在差异.与甲状腺下动脉途径法相比,甲状腺最下动脉途径法能够明显缩短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鹿特丹症状量表(RSCL)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和RSC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319,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后,其中48例患者可以将呼吸训练器吸至顶部并维持5 s,血氧饱和度均﹥95%.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联合引导性想象放松训练对肺癌患者康复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症状评分和术后痛疼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