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C-、-D及其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gsc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1]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④146枚淋巴结中35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26/35例)、65.71%(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 ±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一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分为肿瘤中心组织及肿瘤周边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腔静脉置换治疗晚期胸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上腔静脉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手术经验.其中局部晚期肺癌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侵犯上腔静脉的局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包括上腔静脉置换在内的扩大切除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CD147、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取经病理确诊的56例NSCL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20例肺良性病变、7例正常肺组织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CT1、CD147、CD44 mRNA表达,并分析癌组织中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MCT1、CD147、CD44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癌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三者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3) MCT1、CD147、CD44 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大小、pTNM分期均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类型(P均<0.05)、淋巴结转移(P均<0.05)有关;MCT1、CD44 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结论在NSCLC患者组织中MCT1、CD147、CD44 mRNA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NSCLC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146枚淋巴结及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D的表达。结果 VEGF-C和VEGF-D蛋白阳性表达率在NSCLC癌组织中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D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NM分期中,VEGF-C和VEGF-D在Ⅲ期+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P〈0.05);但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VEGF-C、D的表达增高与NSCLC的TNM分期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形成密切相关,提示其在NSCLC的生长、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 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e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冈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相似文献   
8.
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与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目前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系统结构特点的深入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肿瘤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多种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有助于明确鉴别淋巴管与血管;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明确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将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制定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TAZ(具有PDZ结合域的转录共刺激因子)是由400个氨基酸构成并与14-3-3蛋白结合,内含一个WW结构域和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刺激因子,其在正常机体内参与基因转录调节和细胞信号转导。然而,近年研究发现其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升高,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TAZ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8例NSCLC患者癌组织、远癌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并将远癌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与肺癌组比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AZ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显示,肺癌组织中TAZ mRNA的表达高于远癌及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肺癌组织中TAZ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远癌及肺良性病变组织;NSCLC患者癌组织中TAZ mRNA的表达量与其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TAZ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TAZ可作为NSCLC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