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417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3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3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公认的一个病理学改变也是诊断依据之一。γ分泌酶是产生Aβ的最后剪切蛋白复合体,它剪切生成的Aβ主要为Aβ40和Aβ42。而比较认可的形成Aβ沉积的原因就是Aβ40和Aβ42比例的失调。γ分泌酶中起主要催化作用的部分是早老素(PS)-1,而早老素增强子(Pen)-2主要作用就是使PS-1内分解,对底物的催化作用产生影响。环磷酸腺苷应答原件结合蛋白(CREB)是与长期记忆和基因转录密切相关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教育是依靠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为培养更加专业的临床营养学人才开展的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不够,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借鉴国外营养教育制度,并结合国内临床营养人才需求现状,应注意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日后工作对临床营养的需求,逐渐开展临床营养学必修课教学,加强营养在临床应用的实践教学;并完善毕业后教育体系,对所有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增加要求到临床营养科轮转培训且不少于1个月,对非临床医学的营养师要求到临床科室轮转至少2个月.提高进修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临床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仍需我们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积极践行学科理论和知识,满足我国临床营养的人才需求,使社会认识到临床营养对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CD44分子是众多肿瘤细胞的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该研究探讨CD4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采用TagMan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在497例宫颈癌患者和500例健康对照个体以及483例NSCLC患者和471例健康对照个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CD44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和P=0.004);这两个位点基因型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P=0.020);其中rs13347位点等位基因C在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风险因素(OR=1.250,95% CI:1.035~1.509),rs8193位点等位基因C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SCLC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68,95%CI:0.641~0.92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3347C-rs8193T和rs13347T-rs8193C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22);该结果说明单倍型rs13347C-rs8193T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NSCLC发生的风险性因素(OR=1.316,95%CI:1.096~1.579)。结论: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而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NSCL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应用PRVC和 VC模式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和容量控制通气(VCV,volumecontrolventilation)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应用的效果。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先后予以VC模式及PRVC模式、VC模式通气各30分钟,更改模式时呼吸机设置参数不变,观察两种模式机械通气时的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PRVC模式和VC模式比较PIP更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RVC模式结合了定压和定容模式的优点,降低了PIP过高导致气压伤的风险,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患者。  相似文献   
5.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锄,平均14.8 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 cm,平均13.6 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6.
对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胃、十二指肠转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7岁。10a前发现左足底约1cm×1cm黑痣,2005~03自行用针挑破后,伤口经久不愈。2006年1月在外院取材病检为恶性黑色素瘤,后于2005—03—02在我科行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检为:(左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左腹股沟淋巴结1/2转移。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患者、护理工作者在人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要重视患者的人文关怀管理;同时也要将对护士的人文关怀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纳入管理的重要日程。从而使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金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目的:观察金纳米链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运用葡萄糖体系合成法制备金纳米链溶胶,然后MTT法检测不同终浓度(10%,25%,50%,75%,95%)金纳米链溶胶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金纳米链进出Hep-2细胞的过程。结果与结论:金纳米链在75%和95%高浓度时对Hep-2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但并没有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均属于一级范围,表明金纳米链对人喉癌Hep-2细胞无毒性。金纳米链在与Hep-2细胞共培养8h后即能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48h后大部分出胞,能够自由进出细胞。  相似文献   
9.
细胞中的DNA是辐射敏感的靶,击中DNA双链是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组织的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为了更好的解析这种差异,线性二次模型(LQ模型)被提了出来,它用α/β来反映正常组织修复损伤的能力,较好的解释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反应的差别,为我们预测放射治疗中生物效应和预后提供了依据。但一直以来由于LQ模型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彻底掌握并熟练应用的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从LQ模型的提出,引入时间因子、修复因子等方面简述LQ模型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过程,探讨LQ模型的局限和应用条件,以期对大家掌握应用该模型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的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乳腺癌有比较好的预后,但其仍居女性因癌症死亡原因之首[1]。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归纳为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失调、通过哺乳传染病毒颗粒等。研究者认为大约5%的乳腺癌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肿瘤抑制基因BRCA1和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较为密切。目前有研究表明BRCA1的突变并不直接导致肿瘤的发生,而是通过造成基因不稳定性,使细胞处于高风险的恶化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