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p.R882的共存基因突变及其与部分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检测49种靶基因;采用基因组DNA?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中DNMT3A p.R882、CALR基因9号外显子、NPM1基因12号外显子、FLT3?ITD,及CEBPA的TAD、BZIP两个功能结构域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① 301例患者中共检出41例携带DNMT3A p.R882突变,最常见为M5亚型;97.6%(40/41)DNMT3A p.R882突变患者同时携带其他基因突变,每例患者平均突变3.17次;其中双基因突变9例,3个基因突变共存12例,≥4个基因突变共存19例。② DNMT3A p.R882伴随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为NPM1(n=27,65.9%),其他依次为:FLT3?ITD(n=18,43.9%)、IDH1(n=9,22.0%)、TET2(n=8,19.5%)及NRAS(n=6,14.6%)等;③ ≥4个基因突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虽然高于双基因及3个基因突变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存基因突变为FLT3?ITD者的外周白细胞水平高于野生型(P=0.034),但在年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NPM1、IDH1或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中位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 与野生型相比,伴NPM1突变者具有更高的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而伴IDH1突变者CR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5);伴FLT3?ITD与TET2突变者与野生型相比,在CR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5%以上的DNMT3A p.R882突变AML均伴有额外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种类及个数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的免疫活性,探索干细胞安全的应用于临床的条件.方法 应用无血清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人绒毛膜来源MSCs,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表型、分化潜能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形态相似,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样能明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干细胞数量成正比,可以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分泌.结论 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无血清培养后仍保持原有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改变免疫学活性.无血清培养可取代有血清培养用于细胞培养,避免经有血清培养的干细胞移植等临床应用研究引起的免疫原性反应及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4.
例1男,40岁。因血尿4 d于2012年6月14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2.5×109/L,Hb 117 g/L,PLT 19×109/L,幼稚细胞35%。当天即行骨穿检查,骨髓细胞学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之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95%),PML/RARa融合基因FISH测定:阳性95%。自形态学确诊为APL起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并间断加用柔红霉素化疗。6月25日起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白痰,两次痰培养示少量念珠菌,予莫西沙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6月29日至7月5日无发热,7月4日复查血常规:WBC 14×109/L,N 95.6%,Hb 84 g/L,PLT 34×109/L,RET 0.96%。7月6日再次发热,体温在38.0℃左右,痰培养提示曲霉菌生长,肺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点斑状模糊影),临床考虑肺部曲霉菌感染,7月6日将氟康唑改为米卡芬净抗感染,同时将莫西沙星降级为依替米星。7月7日起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Ret )逐步上升(最高至10.33%)、血红蛋白(HGB)水平进行性下降(图1)。7月21日骨髓涂片提示完全缓解之骨髓象。 Coobms、Hams试验及尿Rous试验阴性。肝功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正常范围,乳酸脱氢酶302 U/L(偏高)。复查肺CT提示炎症已大部分吸收,予停用米卡芬净,并用地塞米松控制溶血。8月6日查Ret降至5.04%,提示溶血逐步得到控制。在后来的半年多随访中,患者溶血未再复发,血红蛋白逐步升至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的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6例、非M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4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住院时间、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粒细胞计数,并对患者的病程记录、体温、细菌学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5%;累计发生感染5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05.6%;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3%,高于未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1.3%(P0.05);57例次感染中,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最短,血液感染的住院时间最长(P0.05);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47.9%、革兰阳性杆菌17株占35.4%、真菌8株占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化疗阶段及是否合并粒细胞缺乏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AL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采用相关预防对策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安排合理的住院时间及提高机体粒细胞恢复时间,从而降低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病率、发病时间及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方法:回顾分析了226例M3合并CNSL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8例(12.4%)的M3患者发生CNSL,发病时间以完全缓解(CR)后1~2年内为多,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发生CNSL比非预防鞘内注射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M3患者并发CNSL患病率并不低,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可显著降低CNSL患病率,预防性鞘内注射最佳时间为CR后1~2年内。  相似文献   
7.
朱文艳 《陕西中医》2011,32(8):1027-1029
目的:观察利湿祛痰、解毒敛疮类中药外用治疗化疗肛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复方雄黄膏(雄黄、白矾)外用治疗本病2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及肛周红肿疼痛的程度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55%;治疗组在减轻肛周红肿、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利湿祛痰,解毒敛疮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EA多肽负载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C)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rhIL-4)体外诱导DC,CEA多肽负载自体DC,对8例HLA-A2阳性且CEA较高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4次DC免疫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清中IL-2、IL-12、IFN-γ和TNF-α水平治疗后呈明显上升趋势,4例患者的DTH检测阳性;4例患者血清CEA降低,2例平稳,2例升高。7例有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缓解(MR)、3例稳定(SD)、2例进展(PD)。结论CEA负载的自体DC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缓解病情,且不良反应少,为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r)的发病机制及血凝情况.方法:时100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其他血液病4例.剖宫产57例,占57%,阴道分娩30例,占30%,各种原因流产13例,占13%.GT和PIH患者产后血小板计数较产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GT最常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致蝶窦占位的临床、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病理表现。方法: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失明,左侧蝶筛窦隐窝取材,石蜡包埋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合有关文献及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病进行论述。结果:本病的病理表现为细胞呈浆细胞样。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蝶窦临床上较少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骨髓细胞学和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