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PMN)起源于软脑膜黑色素细胞,临床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07%~0.17%[1-3]。原发于椎管内的黑色素瘤(ISPMN)则更罕见。ISPMN好发于脊神经根附近,多为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病变,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根痛常为最初表现。由于高位颈椎椎管内有脊髓和延髓的延续部分,与呼吸、心跳中枢具有密切联系,且此类疾病的病程往往很长,此类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术后护理尤为重要。2013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颈2~3椎管内黑色素细胞瘤患者,现将该病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法治疗的1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8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不规则动脉瘤8例,1例椎-基联合处夹层动脉瘤采用双股动脉入路,一侧予支架辅助,另一侧予微导管辅助,成功栓塞后双侧椎动脉保持通畅.动脉瘤有少许残留,半年后再补圈栓塞后痊愈.结果 18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随访6个月~2年,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内痰液与声门下滞留物的黏稠度,为临床声门下吸引压力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别收集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内痰液和声门下滞留物样品各60份,其中Ⅰ°、Ⅱ°、Ⅲ°痰液各20份,水样、黏稠样、凝胶样声门下滞留物各20份。测定各样品中Ca2+含量及pH值并进行分泌物流变学实验。结果Ⅰ°、Ⅱ°、Ⅲ°痰液分别与水样、黏稠样、凝胶样声门下滞留物比较,不同痰液分度的Ca2+含量均高于不同分度的声门下滞留物,不同痰液分度的pH值均低于不同分度的声门下滞留物,不同痰液分度滑动时间均长于不同分度的声门下滞留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声门下滞留物水样、黏稠样、凝胶样黏稠度均低于人工气道内Ⅰ°、Ⅱ°、Ⅲ°痰液的黏稠度,临床上应选择更合适的声门下滞留物分度方法,并选择更适宜的吸引负压,进行有效吸引,提高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效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梳理对复发型和无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采用神经梳理处理的复发型(16例)和无血管压迫型(18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7 d内,总疼痛缓解率为85.2%,复发型疼痛缓解率为81.3%,无血管压迫型疼痛缓解率为88.9%;轻度面部麻木13例,明显面部麻木21例。术后3个月,总疼痛缓解率为76.5%,复发型疼痛缓解率为75.0%,无血管压迫型疼痛缓解率为77.8%;轻度面部麻木28例,明显面部麻木8例。术后3个月,面部麻木明显改善(P<0.05)。结论 神经梳理可作为治疗复发型和无血管压迫型三叉神经痛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外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排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管理,试验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排尿训练依从性、术后排尿功能、术后发生尿潴留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排尿训练依从性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排尿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提高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的依从性,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及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亲情化护理模式对急诊脑外伤患儿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诊脑外伤患儿48例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将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诊脑外伤患儿50例设为研究组,开展亲情化护理模式。2组小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均接受脑外伤残损评价表(SIAS)和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评估。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健侧肢体功能及SIA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急诊脑外伤患儿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立刻再行血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致密栓塞30例(76.9%),不完全栓塞9例(23.1%),其中瘤颈残余5例和部分栓塞4例。39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有34例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DSA复查显示,25例致密栓塞患者的动脉瘤无复发;9例不完全栓塞患者中,除2例患者无变化外,其余患者均动脉瘤完全闭塞。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效果满意,是其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交替的"C-E"进针手法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98例神经外科躁动患者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补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交替的"C-E"进针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进针手法。比较两组的进针效果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9.93%)大于对照组(79.19%);患者满意度(94.63%)高于对照组(8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手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减少了患者痛苦,保证了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找出最适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的20 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做气道湿化不足以及气道湿化过度两种情况,再对两组分别再进行分组做对比试验.结果:气道湿化不足患者中:传统组出现痰痂3例、血痂1例、气管堵塞1例;雾化组出现痰痂1例、血痂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湿化过度的患者,低浓度组出现痰液粘稠的1例、刺激性咳嗽1例;正常浓度组出现痰液粘稠2例、刺激性咳嗽2 例、气道粘膜出血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气管切开是保证其呼吸道畅通的关键,而做好气管切开湿化护理又是相当重要的,能确保呼吸道通畅,为脑部提供充足的氧,改善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