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术后程控参数及效果,为帕金森病STN-DBS术后程控及术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2~2018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7例患者,应用UPDRS-Ⅲ评分UPDRS-II日常生活活动评分UPDRS-I精神行为情绪评分量表MMSE简易精神量表PDQ-39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析手术前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程控参数的设置对帕金森病人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Ⅰ评分UPDRSⅠ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改善明显,手术后随访至今,患者症状改善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STN-DBS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并减少药物的剂量及药物所致副作用,术后程控是脑深部电极植入器治疗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例患者中,术前误诊为胶质瘤7例、转移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影像学Zee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例。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者5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术后行伽玛刀放疗者5例。病理检查结果:8例患者为血管瘤型脑膜瘤WHOⅠ级,3例患者为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术后症状改善者9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随访6个月~3年,11例患者均存活,1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囊性脑膜瘤临床少见,术前容易误诊,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类型有助于确诊及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iRNA-19a、miRNA-19b-1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及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病例组)和正常者(对照组)各80例;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斑块易损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采用qPCR检测各组血清miRNA-19a、miRNA-19b-1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二者预测高危斑块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血清miRNA-19a和miRNA-19b-1水平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度和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高危组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均P<0.05)。miRNA-19a和miRNA-19b-1表达与动脉狭窄程度(r=0.826、0.795,P<0.05)、斑块易损危险性(r=0.701、0.658,P<0.05)呈正相关。miRNA-19a和miRNA-19b-1预测高危斑块的AUC分别为0.774和0.685,二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814。结论血清miRNA-19a、miRNA-19b-1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及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提示血清miRNA-19a、miRNA-19b-1可能是动脉狭窄和斑块易损的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大脑中动脉M1段高危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患者术后相关感染(HAI)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 2017 年1月至2018年12月1 049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 91例和非感染组95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8.67%。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药物过敏、切口等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方式、手术等级、转科情况、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方式、住院天数是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5.173(2.738~9.774)、1.132(1.079~1.189)。结论:颅脑手术患者中HAI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HA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脑认知功能评价儿童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12年6月,对20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的脑积水患儿于手术前和术后2、6个月进行智能评测(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包括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会行为)及脑室额角宽度测量,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6个月与术前相比智能测定有统计学差异(P〈0.01),分别有8/20和15/20患儿DQ恢复正常。术后脑室大小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发育的改善及脑认知功能的恢复对儿童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血管结构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及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1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结果 21例患者中,7例(33.3%)行载瘤动脉闭塞术,8例(38.1%)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6例(28.6%)行单纯支架置入术。本组2例(9.5%)死亡,1例(4.8%)重度残障,2例(9.5%)轻度残障,16例(76.2%)预后良好。所有患者进行6月至1年的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血管结构行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方案,患者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术前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8例行听神经瘤手术的病例资料,术后行动态颅内压监测(监测组,24例)和未行动态颅内压监测(无监测组,24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甘露醇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差异;同时采用GOS对预后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甘露醇使用量及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监测组预后明显优于无监测组(P0.05)。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可早期发现颅内压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可有效指导临床甘露醇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6例aSAH患者例共51例患者出现CVS,占37.5,其中痊愈24例,好转19,留下严重后遗症6,死亡2例,其中1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结论早期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是降低SAH合并CVS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积水患儿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74例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年龄、病因、术者水平等因素对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结果 74例患儿中3例随访中断、3例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68例患儿共行脑室腹腔分流术80次,其中分流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为11.76%,分流管穿破空腔脏器合并颅内感染1例。结论分流术后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早期,手术年龄小是分流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病因及不同术者分流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目前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一类创伤性疾病。根据文献报道,TBI是造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超过一半的病人伤后出现身体残疾或心理创伤~([1,2])。如何在创伤早期对预后进行评估,将对病情的转归、治疗方案的制定、同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将TBI目前常用的预后评估量表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