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3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485篇
耳鼻咽喉   128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133篇
基础医学   620篇
口腔科学   412篇
临床医学   2273篇
内科学   1822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355篇
特种医学   308篇
外科学   1400篇
综合类   5781篇
预防医学   897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543篇
  62篇
中国医学   437篇
肿瘤学   342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635篇
  2014年   1259篇
  2013年   1105篇
  2012年   1211篇
  2011年   1306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1136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膀胱过度活动症作为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在全球影响着超过4亿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社会生活。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OAB已成为中老年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其带来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等相关问题,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为进一步认识并推进OAB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本文就OAB治疗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作为新出现的糖脂及能量代谢调节因子,在糖代谢中,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在脂类代谢中,有提高脂肪酸氧化、能量代谢和调节血脂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早期,可减弱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模型脑组织不同部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抗抑郁药物使用后改变。方法:将成年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雌雄对半;正常组正常养殖,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结合孤养方式制备抑郁模型大鼠4周。药物干预组采用模型组造模过程4周后给予药物(氟西汀)给入,自实验开始之后每周观察大鼠体重、糖水消耗、旷场实验指标的变化,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大鼠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糖水消耗减少、旷场试验各项指标较正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减少,药物干预组脑区BDNF及Trkb受体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脑部BDNF因子及Trkb的表达在抑郁症发生与治疗中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7.
余丽  张魏 《新疆医学》2015,(2):195-197
目的:加强对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的认识,评价其可重复性。方法:依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10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神经上皮肿瘤仍居首位,共508例,脑膜肿瘤居第二位,共492例;高发年龄组在30~60岁;发病部位以幕上占优势,在成人组以脑膜瘤、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为常见类型,而儿童组以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等常见;本组病例未发现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增肿瘤类型。结论: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重复性强,熟悉并掌握2007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有助于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西北医学教育》2016,(6):873-876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中国进行学历教育,而留学生的教学工作普遍存在授课教师英语水平有限,与学生沟通交流障碍,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提高留学生课堂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增强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规范、统一的国际化专业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留学生在华学习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周基础军训(basic military training,BMT)对入伍新兵血像中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指导科学的军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数据来自新疆边防部队2015年度入伍的50名男性新兵,分别在BMT前后测定并记录受试新兵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等。结果经过8周的BMT,新兵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清铁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8周BMT可能导致入伍新兵发生运动性贫血,铁缺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初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采用自制表格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指标。结果 160例AMI患者中58例(36.25%)确诊为首发心力衰竭。两组患者在年龄、心率、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总死亡率、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A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因素由高至低依次为Killip分级、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LVEF、年龄和CKMB。结论 AMI首发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应及时检测相关指标,积极预防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