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钛板?融合器固定系统与插片式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共招募195例成年颈椎病患者,其中98例采用钛板?融合器系统(P组),97例采用插片式融合器(S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估。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并通过X线片进行比较,包括C2?C7 Cobb角、颈椎弓深与邻近椎间隙高度(头端与尾端),评估邻近节段骨化(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与吞咽困难等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C2?C7 Cobb角与颈椎弓深值均大于术前(P < 0.05)。P组患者的尾端椎间隙高度小于术前(P < 0.05)。S组中有吞咽困难或ALOD的患者比例比P组低(P < 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与NDI均有所改善,但恢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两种内固定对颈椎矢状序列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变化程度并无差异。钛板?融合器系统更易使手术节段头端邻近节段出现骨化,插片式融合器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吞咽困难和AL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脊柱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_2016年6月入院就诊的3节段以上脊柱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采用2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3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脊柱损伤患者进行治疗,避免了椎弓根螺钉断裂和松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外固定技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架技术对2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进行固定,同期或分期处理合并损伤、抗休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28例随访4~30个月,平均14.5月,无死亡,骨盆骨折愈合良好。根据Matta评定标准,优21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26/28)。结论早期采取外固定技术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能有效增强骨盆的稳定性,控制骨盆容积,减少出血,缓解疼痛,利于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5.
朱恒杰  徐凤琴  周铮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1031-1033
目的探讨应用阻挡钉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近干骺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交锁髓内钉加阻挡钉治疗下肢长骨状近干骺端骨折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4~60岁,平均38.2岁,并进行定期复查和电话回访。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结论阻挡钉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近干骺端骨折中可以促进骨愈合,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骨科病房收治的136例患者病历,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护理技能、护理主动性、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科病房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并提高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根据AO分型,均为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治疗,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闭合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另外2组,切开复位组的术后再移位率低于手法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闭合复位组、切开复位组、手法复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89%、77.78%、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持续有效地维持骨折端稳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费用低,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案,疗效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组(观察组)和T型钢板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优于T型钢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胫腓骨远段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胫腓骨远段骨折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老年性胫腓骨远段骨折156例164肢,其中闭合性骨折97例,开放性骨折59例(Gustilo分类:Ⅰ型34例、Ⅱ型12例、Ⅲ型13例),波及胫骨踝关节面19例。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38例41肢(A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63例67肢(B组)、使用胫骨外固定架治疗55例56肢(C组)。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后分析各组临床疗效,按照Joh-ner-Wruhs的评价标准,A组:优27例、良7例、可2例、差2例,B组:优37例、良12例、可11例、差3例,C组:优35例、良13例、可6例、差1例。结论:根据胫腓骨骨折的部位、分型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及腓骨钢板是治疗老年性胫腓骨远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性胫腓骨远段骨折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6月~2008年6月共手术治疗老年性胫腓骨远段骨折156例164肢,年龄70~92岁,平均年龄79.6岁;闭合性骨折97例,开放性骨折59例(Gustilo分类:Ⅰ型34例、Ⅱ型12例、Ⅲ型13例),波及胫骨踝关节面19例.其中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38例41肢(A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63例67肢(B组)、使用胫骨外固定架治疗55例56肢(C组).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后分析各组临床疗效,按照Johner-Wruhs的评价标准,A组优27例、良7例、可2例、差2例;B组优37例、良12例、可11例、差3例:C组优35例、良13例、可6例、差1例.结论:根据胫腓骨骨折的部位、分型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及腓骨钢板是治疗老年性胫腓骨远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