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术中输血的概念也早已在大众的医学常识中普及。向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因输血而威胁患者的安全、对患者造成损伤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大多数血站仍然依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但此法检测的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凋查扬州市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情况,破解“血荒”下用血返还政策对此影响及思考。方法:通过对5年以来无偿献血返还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有可能呈逐年递增趋势,对血站无偿献血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临床用姐。结论:国家财政应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经济投入,加强宣传及改进偿还服务措施,保证临床用血,避免“血荒”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沈小宝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63-1064
医源性传染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也常引起医患纠纷,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此应高度重视。创伤性诊疗是肝炎、艾滋病等常见血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之一。为了解患者在创伤性诊疗前感染血液传染病的情况,避免由其引起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对我院在接受肠镜、胃镜、气管镜、穿刺等创伤性诊疗项目的患者在诊疗前进行4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扬州市无偿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优化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方法按照检测方法学的不同分为街头初筛胶体金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和以往献血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初筛胶体金法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以本血站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处理;以往献血因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除本血站进行检测外,标本还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进一步确认,屏蔽归队结果最终以省血液中心确认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初筛胶体金法反应性献血者送检者中有33. 47%的献血者经ELISA法双试剂检测为阴性;以往ELISA法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跟踪检测中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182例,占总送检标本37. 22%。结论对初筛胶体金法及以往ELISA法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采取积极的屏蔽归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既可挽回一部分的献血者,保障献血者的献血权利,又能减少对献血者的身心伤害和献血纠纷,利于采供血机构与献血者的沟通回访。  相似文献   
6.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该模式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护理工作中将人视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7.
8.
现代输血安全与有效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体系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病毒灭活,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实施血液检测,推动合理用血。结果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体系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无偿献血,严格血液检测,合理用血,将会大大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要提高输血安全性与有效性,就必须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实施血液检测、合理用血、实施输血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间隔期对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所有样本均来自江苏省扬州市中心血站2012年3月至2017年12月单采粒细胞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平均41.5岁,按照献血间隔期的不同,分为4周、3个月、6个月三组,分别在献血者献血前及献血间隔期满后检测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主要测定项目包括WBC、RBC、Hb、Hct、PLT、RET等指标。结果:同一献血间隔期、同性别献血前、后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献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期4周女性献血者RET指标较献血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采粒细胞献血者献血间隔期的确定,建议男性不少于4周、女性不少于3个月。制订科学、合理的单采粒细胞献血间隔期,既能保证单采粒细胞产品的质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无偿献血制度开始实施,无偿献血为临床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它是一项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既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