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737篇
内科学   216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402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26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能够通过旁分泌作用,发挥类似干细胞的促进组织器官修复再生的功能,避免了直接移植MSCs的风险,如致瘤、伦理、免疫排斥反应等。MSCs外泌体参与细胞通讯,维持微环境的稳态,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修复再生,且能够在不同物种之间传递,却不会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在组织器官的修复与再生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笔者就MSCs外泌体的特征、提取、鉴定及其在脊髓、皮肤、骨、肌腱和神经等组织器官创伤修复再生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MSCs外泌体修复组织器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突发性聋患者脑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a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检查对突聋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右侧突发性聋患者32例(突聋组),(病程≤3周,男16例,女16例,年龄39~73岁,平均52.31±8.59岁),正常对照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6.36±6.82岁),对照组和突聋组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全脑DKI成像扫描;基于统计软件比较突聋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DKI各参数图差异脑区;并根据治疗结果,将突聋组患者分为显效组(20例)和无效组(12例),再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突聋组左侧的颞上回、颞中回及颞下回、左侧的顶叶及枕叶等脑区的白质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减小,突聋组双侧额叶均有平均扩散峰度(MK)值及径向峰度(RK)值增加。突聋组的显效组20例和无效组12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可见突聋组的轴向分度(AD)在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中回减小,右侧中央后回减小,径向分度(RD)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颞上回减小,扩散峰度各向异性(KFA)在左侧枕上回、左侧角回、左侧扣带回增加,平均弥散率(MD)在右侧额叶直回增加,MK在左侧边缘叶、右侧额中回、右侧缘上回增大,这些区域的改变提示预后较好;AD、RD、KFA、MD、MK在颞上、中、下回减小,而枕叶、额叶无改变,则提示预后较差。结论DKI检查对突发性聋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颞叶、额叶、枕叶均发生参数改变的患者预后较佳,参数改变发生在颞叶的患者,则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的 81%,并且其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极 差。胶质瘤的肿瘤微环境较复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代谢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及脑肠轴研究的相继 开展,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肠道菌群与胶质瘤之间 的相关性仍不明确;故本文着重探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胶质瘤之间的联系,并对其参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及代 谢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胶质瘤治疗新靶点的发现和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在体内应用中的局限性,出现了许多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其中纳米药物载体技术和细胞药物载体技术较为热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的优点,如防止药物发生降解及灭活,增加药物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量产等。细胞载体更是利用细胞本身固有的特性,具有主动靶向肿瘤部位、低免疫原性和穿过体内生理屏障等优点,在药物递送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使他们的优势互补,极大地强化了递送药的效率,增加了体内靶向性,降低了周围组织的细胞毒性等。本文从近几年来细胞-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研究的文献中,总结了红细胞、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作为纳米药物细胞载体的优缺点及目前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膀胱癌患者相关信息,下载PRMT5基因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资料。分析PRMT5 mRNA表达水平在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分析PRMT5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组织芯片做免疫组化实验,在蛋白水平验证基因水平的结论。结果 PRMT5在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 0001)。PRMT5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患者预后显著更差(Log-rank P=2. 6×10-4)。PRMT5高表达更倾向于分布在T3、T4期(以TNM分期)。PRMT5在癌和癌旁组织中蛋白质水平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膀胱癌中,基因水平下PRMT5高表达是一种预后不良因素,蛋白水平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肾动脉瘤(RAA)的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例RAA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40~77岁,平均59.1岁;左肾RAA 6例,右肾RAA 7例,双肾RAA 1例;体检发现8例,表现为腰腹部疼痛5例,表现为血压骤升1例;2例RAA破裂,1例表现为右腹部疼痛,另1例体检发现,行介入治疗后26 h出现左腹部不适,2例破裂时均伴有失血性休克;6例行肾动脉栓塞术,2例行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2例RAA破裂行肾切除术,4例观察随诊。本组10例治疗患者中9例一次成功,1例介入治疗后瘤体破裂行二次手术,治疗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7(1~50)个月,5例失访,其余9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RAA临床少见,常因体检发现,平素多无症状,确诊主要依靠CT血管造影(CTA)。对有治疗指征的患者,多采取介入治疗,而对RAA破裂伴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需紧急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双侧筋膜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INLRP)中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06月30例双侧筋膜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术中免缝扎DVC,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率、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生化复发、术后尿失禁(拔除尿管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6个月性功能等数据。结果 3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3.57±53.63)min,术中出血量(225.00±300.77)mL,手术切缘阳性率3/30(10.0%),输血率2/30(6.67%)。平均留置尿管11(8~15)d。拔除导尿管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尿垫使用≤1块/d的患者占比分别为13.33%、53.33%、83.33%、96.67%。25例术前有性生活的患者术后6个月能勃起完成性交17例(68.0%)。随访期间术后6个月出现2例生化复发(6.67%)。结论双侧筋膜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免缝扎DVC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控尿功能及性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造口旁疝是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属于造口旁腹壁切口疝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虽然大部分造口旁疝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腹部不适感,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但当患者出现严重腹痛、肠梗阻及腹部膨隆等并发症时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3种:缝合修补术、造口移位术及补片修补术。对于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在造口时预防性放置补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造口旁疝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